如今,5G商用已在全球拉开序幕。全球5G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研究机构Markets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5G市场规模为539.3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1232.7亿美元,2020年~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截至2019年1月,全球已有11家运营商宣布推出5G服务。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攀升到30个,5G在全球的部署呈现出加速态势。
5G带来全球流量激增
移动通信技术从2G一路升级到5G使得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为网络内容形式的升级奠定了基础,图片和高清视频逐渐成为主要内容形式。根据爱立信的预测,视频在全球移动流量中的占有率将从今天的60%上升到2024年的74%。内容形式升级和网络技术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奠定了移动流量高速增长的基础。
高速和大容量的连接催生了对流量现实且迫切的需求,根据最新的思科可视化网络指数预测,从2017年~2022年,考虑云计算、5G、物联网、IPv6、CDN等发展因素,全球互联网流量将增长3倍,从2017年的122EB/月增长到2022年的396EB/月(注:1EB=1018字节),全球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26%(见图)。
其中,亚太地区贡献了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的32%。近20年间,国际互联网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成为新的一级,与北美和欧洲区域形成三足鼎立,这与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
国际海底光缆商机凸显
相比传统欧美之间的连接,亚洲与北美和欧洲的流量需求构成了全球流量增长的新引擎。考虑到目前95%以上的国际流量由国际海缆网络承载,即将到来的流量爆炸性增长将对现有的国际通信基础设施构成新的挑战,同时也催生出巨大的投资机会。
而全球5G新一轮商用部署无疑将推动全球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甚至超过任何现有分析报告预估水平。以Google、Facebook、亚马逊和微软为代表的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商看到这一趋势,都在全球范围内加大国际海底光缆和数据中心等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Google自2008年第一次参与投资建设连接日本和美国的Unity海缆以来,已在全球建设14条海缆,全长超过11万公里,仅在2016年至2018年间,谷歌就投资了470亿美元,参与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和数据中心等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包括Dunant、Curie、PLCN、UNITY、FASTER、SJC、Monet等一系列系统,其中Google独资建设3条私营国际海缆,即连接美国和智利的Curie海缆(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命名)、连接美国和法国的Dunant海缆(以红十字会之父瑞士人亨利·杜南命名)、连接南非至葡萄牙的Equiano海缆(以出生于尼日利亚的作家和废奴主义者Olaudah Equiano的名字命名)。
企业成功向云服务转型的微软在海缆建设方面早有布局,之前作为北美唯一登陆方参与了NCP 系统建设,之后分别投资北美-欧洲方向的Hibernia Express、AEConnect (America Europe Connect)和MAREA等系统,形成了以北美洲大陆为中心的放射性格局。
社交巨头Facebook除已参与投资建设亚太直达海缆(APG)、第一条直连中国香港和美国太平洋光缆(PLCN)、欧美跨大西洋MAREA海缆等全球海缆网络之外。有消息称,Facebook正在筹划在两到三年内在全球投资建设十几条海缆的庞大计划。
全球第一大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也逐步调整以短期租赁国际海缆带宽的政策,从2017年开始第一次成为国际海缆系统联盟成员,参与建设连接日本和美国的Jupiter海缆。下一步准备布局亚美之间的跨洋海缆。
以上举措充分显示出国际互联网巨头对国际海缆和数据中心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庞大需求。
跨太平洋两岸海缆升温
与国际互联网巨头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国际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在逐年爆发性增长,但资源获取的方式仍以短期租赁为主,投资竞争尚处于萌芽阶段,相信未来极短时间内,会有较大的改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总带宽约9Tbps,年增长率为22%。落后于地区增长率10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主要由三大电信运营商提供,而国际海缆带宽不足,限制了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的发展,导致中国互联网网速全球排名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符,远低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际光缆互联互通白皮书》显示,将未来国际流量发展预期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美国的海缆数量是中国的8倍,人均带宽是中国的近20倍;日本的海缆数量是中国的两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近10倍;英国海缆数量是中国的5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72倍;新加坡海缆数量是中国的两倍多,人均带宽是中国的262倍,中国的海缆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只有与世界建立更多更深入的连接,才能体现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体现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国际地位相符。
由于东亚和北美是世界上互联网两大热点地区,不仅拥有数量最多的网民,也是TOP 10的互联网巨头集中地,无数的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应用诞生于此,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两者之间天然供需两旺,平等互联是大势所趋。所以跨太平洋两岸海缆系统是当下海缆业界的重点方向。与互联网提倡的自由和平等连接的精神特质相符的城市自然成为投资新海缆系统的首选起点,从现实角度考虑,正是得益于中国香港、洛杉矶、旧金山的开放市场和配套完善的数据中心集群,投资建设以这些国际自由港为登陆点的跨太平洋海缆系统,自然成为亚太海缆业界投资的新热点。在业界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条港美直达海缆系统,即太平洋光缆(PLCN),由中国香港私营企业PLDC与互联网巨头Google及Facebook联合建设,采用最新的C+L波段光纤通信技术,使光纤的传输容量翻倍,在一对光纤上实现了24Tbps超大传输容量,成为目前跨太平洋最大容量的海缆系统。该系统将是跨太平洋区域最快投入运营的新一代开放式海缆系统(Open Cable)。它的投产可以及时缓解跨洋带宽紧张的局面,为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构建起平等和高质量的互联。从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一条PLCN仍难以满足亚美之间的需求,为达到同一目标还有其他跨洋系统包括HKA 等正在抓紧筹备。这些海缆建成后不仅能缓解跨洋需求,同时还可以互相合作,形成多路由保护,提升跨洋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这些海缆都有美国互联网巨头参与,同时也有亚洲地区传统电信运营商和新兴的私营电信公司投资。这也反映了整个行业对跨太平洋带宽都有着旺盛需求,都在加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布局。
相比21世纪初的海缆投资热潮,目前的海缆业界投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犹记得世纪之初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情景,那时的国际带宽需求还以语音为主,数据通信需求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们更多的是因为概念而投资。20年的市场培育和准备,特别是互联网大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国际带宽爆炸性需求,包括云计算、物联网、IPv6、CDN等业务已经使得跨洋连接大通道的实际需求坚实可测,投资回报可期,由此,投资作为新一代国际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的跨洋国际海缆,无疑成为理性和成熟的决策。而5G全球范围大规模建设方兴未艾,无疑是新的催化剂,让跨洋海缆投资的热潮风云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