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也频频释放新的积极信号。
7月30日,复旦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揭牌;《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于近日印发,未来10年,该试验区将逐步建成人工智能开发先行区、产业应用特色集聚区、未来城市发展试验区。
其实,上海围绕人工智能的全链条部署从未停止,不仅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支持,也围绕产业、应用、研究等方面展开项目落地。
一年来,随着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个签约项目全部落地,徐汇滨江、张江人工智能岛、杨浦长阳创谷等集聚效应明显,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SAIL大奖(世界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的最高荣誉)加速推进……上海人工智能生态圈已愈加清晰。
技术交流的平台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上海集聚了全国1/3的人工智能人才,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过3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7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上海市领导在此前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人工智能大会不单是一个会议、一个论坛,更是一个学术交流、技术展示、投资促进、产业合作的平台。”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是一个典型的国际型城市,也是我国开放的窗口,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全球AI界展示AI技术和交流的平台,无疑能进一步加深国际合作。
在上海,不论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依图科技、极链科技等独角兽企业,还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暨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亚马逊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百度(上海)创新中心等国内外巨头,都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找到其身影。
而这些围绕AI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关键核心领域的项目,不少都是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签约的一批创新项目。
例如,开展AI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暨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商汤科技建设新一代未来可超过50亿亿次每秒算力AI重大算力平台,以及输出AI创新能力的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政府、博康集团和临港集团合作建设“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平台”等,目前,20个去年大会签约项目全部落地。
这些项目落地的背后,是上海打造的愈加完善的AI生态圈。
由微软和张江集团打造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今年5月开始运营后,已经入驻了30个左右的项目。
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负责人林妙菁近日对第一财经介绍,这批项目是他们从第一批300多个项目中筛选的,全过程都会由实验室提供技术赋能。
在谈及将全球最大实验室落地上海的原因时,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曾告诉记者,上海是微软立足中国发展的重要基地。他们希望,未来能用自己的力量和上海展开全面的合作,和合作伙伴一起把AI、物联网等落实到各行业服务更多企业。
上海经信委透露,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除了主论坛和十大主题论坛,还将举办国际日、开发者日等特色活动。
产业地图
自去年以来,人工智能已上升为上海优先发展战略,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继2017年11月率先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后,2018年再度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集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推进示范应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举措。
5月21日,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上海启动建设。仅相隔4天,5月25日,科技部支持建设的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也相继启动。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此前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第一个先导区,主要是基于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初步成规模的智慧应用基础,和产学研、人才优势四个方面的优势。
如今,上海也在进一步编制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形成上海方案。
以先导区所在地浦东新区为例,作为本次大会主场地的承载区,该区域也是上海AI企业和人才集聚的高地。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核心承载区,该区域着力打造张江和临港两大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区,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深化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目前,围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浦东新区正着重推进从陆家嘴-世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以金桥5G+AI为主的生态创新园建设。近期重点推动了AI+综合研发、AI+智造、AI+生活、AI+交通等四方面工作。
而有着复旦、交大、中科院等院校研发优势,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腾讯、商汤科技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及独角兽企业签约的徐汇区,先后发布《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构筑人工智能新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实施办法》,制定发布了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形成了“一核一极一带”的空间布局。
同时,黄浦、杨浦、长宁、闵行、青浦等都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推进政策,从重点园区建设、应用场景示范、重点企业培育等方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走出依图科技、商汤科技、流利说等AI企业创始人的上海交大,也在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何黎明昨日告诉记者,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平台目前已经在正常运行,该平台现在的物理载体区还在上海闵行,未来,则有将这个载体放在马桥的打算,更好地集合交大的成果转化。
AI应用高地
作为赋能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手段,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重要一环。上海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6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
例如,针对赋能传统制造业的人工智能产业,已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智能上海”行动,形成应用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协同、生态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去年12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首批吸引了全球超过170份面向十大领域、19个具体点位的AI解决方案,最终共有12个具体场景入选。
在7月2日的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发布暨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揭牌仪式上,包括人工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应用等28个场景需求发布。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上海AI+医疗、AI+教育等首批应用试点都已经开始实现。比如,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过去一年该医院年门诊量达144.72万次,如何有效分配资源成了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今,他们在挂号环节就利用AI实施了定向分级。
据上海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着眼于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下一步,上海将从产业布局、技术攻关、应用示范、生态营造等方面继续发力,对标国际顶尖水准,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品牌,放大溢出效应。在产业方面,将重点发展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软件等领域,继续吸引中外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加大对本地高成长企业和初创企业的支持,持续完善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生态,构筑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