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的李楠今天在微博上正式宣布离职了——
至此,魅族三剑客白永祥、李楠、杨颜全部退出了魅族的管理层,他们的离开再次证明创始人黄章是这家珠海公司永远的上限,昨天黄章在论坛中说出“对公司来说能挣钱的就是人才,不断亏钱就是费财”,不禁让人唏嘘,然而时间回转到十年前,同样在魅族的论坛中,却是另一番光景——
今年是李楠在魅族的第九个年头,而在加入魅族之前,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李楠在一家日本的科技公司NIS工作,而他之所以去选择去日本上班是在学校帮日本公司做外包项目的时候被日本企业看上了,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前,李楠在工作之余迷恋PDA(个人数字助理),他是ifanr早期的主笔,而在2008年左右,移动互联的势头刚刚萌芽,ifanr是国内为数不多专注移动互联网的科技媒体,而正是李楠在爱范儿一篇文章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2009年11月15日早上7:00,李楠像往常一样在ifanr上发布了一篇名为《iPhone可有设计哲学?》的文章,彼时iPhone3GS刚刚发布不久,今天,很多人只记得iPhone4让iPhone扬名立万、叱咤风云,但iPhone3GS的意义其实被远远低估——iPhone3GS是iPhone第一次上线了AppStore,从此,手机的功能不再由手机厂商决定,而是由千千万万的应用开发者共同决定。
作为发烧友,李楠自然是第一时间体验iPhone3GS的用户,他写下的这篇《iPhone可有设计哲学?》也是表达自己对于手机细微设计哲学的思考,很偶然,这篇文章在发表后的第二天传到了魅族论坛,彼时的魅族在黄章的带领下刚刚从MP3市场杀进手机市场,并在当年2月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机——M8,那时,小米还没有成立,那时诺基亚还如日中天,黄章看到李楠的这篇文章后当即回复——“如果是原创我是想邀请他加入魅族,可以么?他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之后又在留言中留下了自己的邮箱——
之后的故事就是李楠先是成为魅族的高级总监,而后成为魅族的副总裁,直到今天离职。
那篇《iPhone可有设计哲学》的文章到底有神马魅力呢?卫夕今天把全文附上——值得每一个互联人仔细读一读,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10年前年轻的李楠横溢的才华——
《iPhone可有设计哲学? 》
作者:李楠
iPhone4G出来之前,注定会有更多强大,快速,激动人心的新设备来挑战智能手机的巅峰:3GS。
但也总会有文章出现,指出:这还不是iPhone Killer。
无能人威胁iPhone。打倒3G的,仍然是iPhone自己。Jobs领先5年的狂言,正在慢慢应验。
移动计算的市场代表未来没人怀疑。Nokia,Handspring,RIM,Palm,Google,Moto等等公司前赴后继。他们在经验,远见,技术,资本等方面上各有所长。
为何,大家把市场利润最丰厚的部分,拱手让给苹果?那些叫嚣干掉iPhone的各家厂商,真的读懂了iPhone成功的原因?
这次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入手,看看能不能发现飞鸟集的境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封闭高速路
细节1:
iPhone上你要点个按钮,只有一种选择:用手指。
听起来像废话?
Android G2 却不是,可以用手指,还可以用下面的滚动球。
Blackberry也不是,可以用滚动球,还可以用快捷键。
WM也不是,可以用手指,还可以用笔!
...
只有iPhone,把用户从二选一中解脱出来。
(MotoDroid去掉了G2上的滚动球。是偶然,还是别的公司,也终于开始领会苹果?)
多个选择未必是好事。我开车最喜欢全封闭的高速路。不一定最近,开起来却舒心。有个路口,即使你不走,判断也不可避免:这是不是一条更好,更快的路?
判断本身就是成本。
这个成本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大。除了让用户省心,还可以让系统和应用的开发者专注于对手指的优化。(与之对比的Palm,有程序为了笔和手指开发两套UI。)也许,Blackberry的快捷键才是真正通向目标的捷径,iPhone可能让你的手指多绕个几公里。但至少我,原意用更长的里程,换来简单和省心。
可能出于同样的哲学,iPhone上只有一种返回桌面的办法(Android可以Back或者Home)。一个程序商店。一种切换离线方法...
苹果偶尔也在这上面做过火。比如当年Jobs宣称要用Email代替MMS。(要不是短信文化太强势,说不定他也有心通过Pushmail把短信一起干掉。)
我把苹果这种减少,而不是提供选择的做法叫做“封闭高速路”哲学:
对我们的心灵来说,两点之间,不一定是直线最短。没有路口的封闭高速路,可能更短。
专注于重点
细节2:
手指抚过丝绸?快刀削开酥油?这种快感,装个Tweetie就能体会。
BGR惊叹Droid的速度。与此同时,Tweetie的作者Brichter却说,Droid的滚动慢到不可接受。我说这话,可能是博出位。而Brichter?他是这个星球上提供最好TableView滚动手感的人。
细节3:
手起刀落,弦响鸟坠?这种快意,在iPhone的桌面点个图标就能体会。
从手指抬起,到程序UI出现的短短瞬间。苹果作了什么?
第一步:屏幕变暗,消除残影
第二步:程序被呼出的模糊动画出现
第三步:显示一个准备好的截图。(很多程序使用自己UI的截屏,给你程序已经装载的假象)
第四步:终于,UI显示出来。
相机程序加载时显示的图片。
WM研发6代,浪费无数美金,从来没有一次,让我们看到在这上面花费一点点的心血。毕竟,就那么几秒钟而已。苹果却不这么想。时间和时间不是平等的。用户等待程序加载的焦虑心情,让这里的1秒,大于别处的100秒。
细节4:
按钮为手指点击做的优化,是另一个精彩之处。已经有Blog,不重复。
苹果在触摸体验上的专注,让他不惜付出十倍努力,去减少用户哪怕一丝的烦躁。iPhone一代可以没有MMS,可以没有复制,但触摸体验上,绝不容败。
把握正确的方向已属不易,同时,苹果又在正确地方向上,专注的做了持久而细致的努力。这上面取得的优势,因为专利的保护,其他厂家恐怕要艰苦的追赶。
克制
细节5:
iPhone配色是黑色和银色,业界大俗。装饰简洁到不用形容,正面连个Logo都没有,唯一的字符,是Home按钮上的方块。同时,iPhone却配合了极为优美的曲线。
也许iPhone在上百个国家千万级别的销量应能解释这种矛盾。
苹果不是没有驾驭色彩(iPod)或者形状(iMac)的能力,但是iPhone所追求的,恐怕不是最多人喜欢,而是最少人讨厌。
设计元素,带来扇子的同时,也让另一批人远离。苹果发布3G的野心就是用一个设计在广阔的市场取得最大成功。所以优美要让位于平庸。苹果设计元素,低调的不能再低调的隐藏于那个曲线中。
细节6:
1程序不可访问Safari书签。
2程序不可访问日历项目。
3程序不可访问自己目录外的文件!
4程序使用内存超过20M,就随时可能被系统强制终止。(开发者的总结)
5程序在退出时,只有大概只有5秒的时间回写数据!
等等...是的,这些全是苹果对第三方开发者的限制。
两个仅仅使用10M内存的程序,同时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苹果宁愿禁止所有第三方程序的后台功能,也不愿意冒风险损害敏捷的响应。
访问日历意味着iPhone将拥有DK5(Palm)这样强大日程程序。访问目录外文件意味CHM阅读器的作者,不用含泪在自己的程序里追加和功能完全无关HTTPServer。但是,苹果宁愿限制这些,也不愿意冒风险让用户的隐私受到一点损害。
苹果对UI的改进非常激进。另一些方面,又超级克制。这种矛盾态度的混合,造就了iPhone。
能认清市场和自己,界定能力的界限。在可以做的时候不做,是克制的智慧。
最后的话
但是,上面三点,是所有iPhone Killer们没有做到过的。所有他们也只能be Killed。
分辨率做高,屏幕做大,CPU作快,这种方向上的领先是技术。魅族也可以完成的事。甚至功能和应用,Android也迟早超越iPhone吧?
什么地方应该深入?什么地方应该浅显?为什么一个点击动作就需要如此心血,大家都喋喋不休的多任务却简单限制?在各种维度上,对“度”做恰到好处的把握,却非平常。这种天赋和胆略,而非设计,让苹果超越了一个技术公司的范畴。
音符的重与轻,词句的增与删,色彩的浓与淡?
自古而来就是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