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择性付费到普遍化付费,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一轮音乐消费变革正在席卷全球的音乐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音乐流媒体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市场整体的46.6%。而付费流媒体收入则占到了流媒体总收入的79.4%。在全球范围内,付费流媒体俨然已成为音乐用户的主流消费形态。
庞大的市场产值无疑是稳健的付费人群所支撑起来的。根据Spotify最新发布的财务数据,截至第一季度,其付费订阅用户数超过了市场原预期、正式突破1亿大关,同比增长32%。同时,在大洋彼岸,中国也开始在这场全球音乐消费变革中崭露头角。与Spotify强劲的付费增长势头一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今年第一季度的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为2840万,同比增长了27.4%。
相较此前由iTunes扛起的付费下载时代,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日益进步,流媒体以更加便捷的体验和更加低廉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在享受音乐的新选择。在“购买”向“租赁”的核心模式变化中,消费的延续性的优势压缩了用户的支付成本,无论是对于平台方还是音乐创作者来说,歌曲的单次收听收益自然也会下降,整体收益变得长线。因此,在流媒体这个全新的数字音乐发展阶段,用户付费对于产业变得格外重要。
可喜的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探索和用户磨合之后,当前的流媒体已经迈向了多方共赢的局面:用户可以告别成本精算,用更少的价格享受更加丰富的音乐曲库、周边体验;曾经以“免费+广告”大举吸纳用户的Spotify如今已成功转化了大量免费用户,正在努力摆脱“亏损”的旧帽子,年轻的Apple Music也奋起直追,在美国的付费用户数也超越了Spotify;对于音乐人,流媒体的点击量也成为职业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检验人气的全新指标。
而在这一波流媒体浪潮中,新兴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 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19》,中国音乐市场正以强劲的势头窜至全球第七。与此同时,基于全民版权意识和数字音乐体验的双升级,中国数字音乐也正在向付费常态化迈进,以进一步解锁庞大的音乐市场潜力。
不同于数字音乐进化初期的蛮荒景象,近几年的中国数字音乐在政策、资本等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了全新的商业化形态,数字音乐市场更显得朝气蓬勃。逐步与国际接轨的音乐版权保护机制,以及全民普及的版权意识,让中国数字音乐从96%的盗版率走到了99%的正版率。在此基础上,用户的版权意识逐渐转化为付费意识,进而成为中国音乐产业下一阶段的主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在线音乐平台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服务上的持续创新,也在不断激励着用户的付费意愿——从高品音质、海量曲库、细分类型,到正版衍生品、明星见面、同好交流等配套福利和增值服务,在线音乐平台以音乐为中心构建的音乐社交娱乐一体化阵地,充分激活了音乐价值和使用场景,让每月十余元的订阅费用物超所值。这也是前文中所提到的,以腾讯音乐为代表的中国数字音乐平台付费用户大举增长的重要原因。
诚然,相对Spotify动辄上亿的付费用户,中国整体付费用户仅为3300万,但小数据背后是大未来。在几近满分的正版率的普及中,庞大的人口基数已经决定了中国将是未来的超级市场,再加上用户对内容消费需求的与日俱增,刚刚起步的中国付费音乐市场显示了出巨大的潜力。据行业网站Musically的数据,继2016、2017年连续两年市场增长超过30%后,2018年中国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达到了5.313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79.6%。该数据刷新了自1950年代以来全球音乐产业历史上的新纪录。
对于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付费潜力,在高盛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中也有积极反馈:到2030年,全球流媒体付费订阅收入将达到275亿美元,有11.5亿的付费流媒体用户(此前预测为9亿),其中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用户来自“新兴市场”,中国将扮演关键角色,而腾讯音乐娱乐付费用户的全球比例将超越Apple Music,上升至23%。毫无疑问,付费数字音乐已经成为了全球音乐产业的强力驱动,而中国的马达正轰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