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文化变迁、版权意识觉醒,以及网络技术、支付渠道的多重升级,为大文娱产业开启了数字内容消费的新时代,视频、文学、有声读物等都迈向了用户付费的稳定期。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在视频领域,爱奇艺付费会员突破1亿、腾讯视频达到8900万,加上优酷土豆等平台,整体付费用户已超2亿,提前实现了行业预期。而作为受众最为广泛的数字音乐产业,在经历了沉舟侧畔之后,也正在全民版权意识的普及中迎来用户全面付费的转折期。
相较视频领域的亿级用户水平,当前,我国数字音乐付费用户为3300万。不过,这个稍显“稚嫩”的数字却肩扛着音乐产业的大未来。
众所周知,中国数字音乐的发展是在摧毁中重建起来的,这期间,不仅错失了用户付费习惯培养的黄金时间,还要应对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音乐产业都因混乱的市场局势而备受诟病。不过,黑暗过后的黎明总是格外光明。随着政府政策鼓励、各平台积极响应,全民版权意识不断提升,音乐产业也实现了从96%盗版到99%正版的奇迹。
至此,“迟到”已久的数字音乐付费也踏上正轨。从数据上来看,国内音乐付费用户的体量虽小,但增长趋势十分明显,根据腾讯音乐娱乐集团Q1财报,截至今年一季度,其平台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为2840万,同比增长了27.4%。与此同时,版权政策完善、产品技术进步、付费意愿提升等环境条件更为数字音乐消费变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带来了中国音乐产业国际地位的不断走高。
从野蛮生长到规则建设、从免费到付费,数字化的文娱产业都有着相似的发展历程,而付费,始终是支撑产业良性发展的地基。就像视频领域,也是因付费订阅模式的出现和用户日渐增长的付费意愿,刺激了产业上游生产者和平台方在内容生产和产品服务质量上不断升级,产业规模也随之扩大。但不同于其他领域更专精于内容对用户的专注度锁定,在实体时代过去之后,音乐碎片化、流动性的特征更加凸显,在用户体验上,纯粹的音乐欣赏也随着运动、通勤、聚会等不同的音乐场景的增加而花式爆发。
这就决定了音乐消费服务在内容提升之外,还要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具体来说,就是当前在流媒体崛起下,全球音乐市场正在迎来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以及数字音乐的消费变革。
以中国为例,尽管缺失了数字音乐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也激励了平台方的抢先布局。相比国外主流音乐平台,国内音乐平台的付费订阅服务不论是在专业性、社交性、身份特权及各种增值内容上,都更加细致,除了音乐本身的聆听体验之外,还可以串联到非常多与音乐相关的场景中,而10元左右的月费对于用户而言也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
成本下降、体验上升,这是流媒体时代的最大特点。将“购买服务”变为“租赁服务”,流媒体以随时随地在线播放、会员按月支付订阅费的模式,进一步解决了数字下载时代的“获取等待期”和“内容库限制”,激活了用户的付费粘性,不仅在收入上能更好地带动产业规模持续飙升,还刺激了音乐平台的服务创新,尤其是对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来说,带来了大施拳脚的机会。据行业网站Musically的数据,继2016、2017年连续两年市场增长超过30%后,2018年中国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达到了5.313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79.6%。该数据也刷新了自1950年代以来全球音乐产业历史上的新纪录。
而就像视频领域一样,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都在因产业付费机能的常态化支撑而提前“达标”。2018年,全球付费流媒体用户总数达到2.55亿,高于此前预期的2.37亿。据IFPI最近发布的2018年全球音乐报告显示,2018年是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收入连续第四年增长且高达191亿美元,比分析师的预测高出1%。而在近日高盛最新发布的录制音乐产业报告《Music In The Air》中,关于2030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收入的预测也从此前的440亿美元上调至450亿美元,同时,高盛也不吝对新兴市场的看好——到2030年,全球将有11.5亿的付费流媒体用户(此前预测为9亿),其中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用户将来自“新兴市场”,而中国将扮演关键角色,腾讯音乐娱乐付费用户的全球比例还将超越Apple Music,上升到23%。
高付费意愿以及持续增长的付费行为,是数字内容产业保持良好势头的根本所在。作为数字文娱不可缺少的代表,音乐产业与视频一样,正在付费流媒体的驱动下向着更好的音乐时代迈进。尽管目前还处于成长期,但不论从行业基础还是用户意愿来看,音乐付费要达到视频行业的规模都只是时间问题。这也预示着,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春天正在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