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桥水,有一个万能公式:
Return=Cash+Beta+Alpha。
当我们把一家公司看做一只股票,其长期回报也能用这个公式来解释。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长期的竞争力主要由Beta+Alpha构成。我们理解Beta就是行业发展的风口和时代背景,Alpha是超越同行的竞争力。这里面,Beta是最具有决定性的。
正因为如此,横跨手机和消费级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硬件两个万亿市场的小米(01810.HK),尤为值得关注。
在手机领域,印度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仅在42%,不到中国的一半。在未来几年,印度手机的增量规模将达到一万亿人民币。而目前作为印度最大手机品牌的小米,将成为主导这场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
在另一个战场,从手机到智能音箱,再到智能电视,小米不止一次的证明,其在手机品类上建立的用户品牌认知足够强大,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生态链体系,实现不同品类的扩张。
随着生态链的完善,小米将在AIoT时代掌握更多的流量管道,进而获得更多用户和收入。至少从目前来看,趋势已经形成,小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AIoT消费级物联网平台。
但想要复制小米模式的成功并不容易。因为再也没有一个品类能够像手机那样,带来如此巨大的销量和知名度,从零开始,支撑起一个新的消费品牌。这也是小米在物联网时代最大的优势。
不仅如此,在过去一年,小米分别从核心战略、组织管理架构、技术研发体系、产品品牌体系等各重要方面,都进行过一系列重大升级和调整。
换句话说,进入AIoT时代,小米已经准备好了。
/01 /
小米手机第二春
手机增量时代结束,存量竞争正式开始。
今年年初,小米宣布独立Redmi品牌,启动多品牌策略,以小米和Redmi为两大主品牌,分别专注前沿黑科技和极致性价比,同时辅以美图、黑鲨品牌专注女性和游戏细分市场用户。
高效的运营,也帮助小米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反响。报告期内,Redmi Note 7系列报告期内累计销量超过400万部。小米9系列自2019年2月20日发布,到2019年3月31日,仅41天供货量超150万部,并在2019年4月初,销量超过150万部。
2019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 %,全球销量达2790万部。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得益于产品组合的持续优化和新品相继面世,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中国大陆和海外市场的平均售价(ASP)分别同比提升30%和12%,持续站稳中高端市场。
得益于此,小米实现国内市场出货量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根据第三方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增长,由2019年1月的9.5%上升到2019年3月的11.8%。其中,基于小米9系列及专注线上市场的Redmi Note 7的成功,小米手机成功拿下国内线上市场份额的第一名。
除了国内市场,小米在国外市场的表现也非常值得关注。
2019年一季度,小米在国际市场的业绩表现仍十分亮眼。2019年第一季度国际收入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长34.7%。截至2019年3月31日,海外小米之家授权店共计480家,同比增长93.5%。
在众多市场中,印度市场尤其值得关注。
这是一个被低估的市场。读懂君说几个数据,大家体会下:
1、印度人口有13.26亿,与中国相差无几。其中,65%的人口均在35岁以下,有很高的消费潜力。
2、印度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仅在42%,甚至还不到中国的一半。按今年一季度印度线上市场智能机10款机型平均价格16949卢比(约1694.9元人民币)计算。在未来几年,印度手机的增量规模将达到一万亿人民币。
3、印度4G网络用户仅1.77亿,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换句话说,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应用市场的成长将十分广阔。
在这个非典型市场,小米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3210万部。其中,小米以980万部的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0.6%。
这已经是小米连续连续七个季度占据印度市场的出货量榜首。究其原因,除了印度用户偏好性价比外,小米的本土化策略也是其成功关键。
2017年12月,印度宣布将手机进口关税从10%提高至15%。仅4个月后,印度再次将进口手机的关税从15%提高至20%。同时,印度开始对智能手机配件、核心零部件征收10-15%的关税,包括充电器、印刷电路板、摄像头模块等。
这意味着国外手机厂商整机从国外进口,要交很高的关税。如果只是进口零部件,到印度组装,也要交相应的关税。这时候如果零部件能把零部件也移到印度生产制造,将享受关税优惠,意味着手机成本更低,在市场上将更有竞争力。
近年来不少厂商开始在印度建厂或拉拢自己的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来印度建厂。今年3月20日,小米在印度的第七家手机工厂建成投产,成为在印度拥有最多手机工厂的国外手机厂商之一。
与中国一样,基于品牌和供应链能力,小米跨品类扩张的故事同样在印度市场上演。
小米电视于2018年2月14日情人节进入印度市场,到年底销售量便突破100万台。2018年度,小米电视正式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电视品牌。同时,小米还是印度最大的移动电源品牌。
手机份额稳坐第一,收入规模有望随着渗透率的提高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提供更多品类的商品也将带动其收入的增长。
不久前,小米几乎所有的高管都前往印度去庆祝小米进军印度市场五周年,最可见小米对于印度市场的重视。
当然,小米在手机市场的优势,延伸到高端市场,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时间。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印度最大手机品牌的小米,将成为主导这场消费升级的最大受益者。
/ 02 /
AIoT时代下,小米不可复制的生态链
除了投资收入和硬件收入,从财务数据上,投资人似乎很难再看到小米生态链的价值。这也成为很多投资者质疑其生态链价值的原因。
事实并非如此。
格力一季报收入增速的下降,意味着单一品类的模式在未来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跨品类扩张会成为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但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跨品类扩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不说不同品类间的供应链天差地别,单单是消费者对单一品牌的认知,要在短期内改变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海量广告投入的效果也未必有多好。
相反小米生态链的模式则更为高效。小米输出供应链能力、设计能力、销售渠道,被投企业只需要专注于产品研发。纳入小米生态链的被投资公司,往往能在短短几年内呈现爆发增长。
比如,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2016年收入1.8亿,亏损1127万。进入小米生态链后,到2018年收入30亿,利润3亿。
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的原因是,在消费者眼里,小米已经不是一家手机公司,甚至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公司。购买小米产品,更多地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强调高质量、高性价比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老牌制造商TCL愿意接受小米入股,为小米代工的重要原因。生态链的布局,也将成为小米在AI×IoT时代最大的优势。
因为再也没有一个品类能够像手机那样,带来如此巨大的销量和知名度,支撑起一个新的消费品牌。所以至少目前来看,小米的护城河是牢靠的。
更不要说,在小米的帮助下,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的公司将登陆资本市场。在小米生态链的八大金刚中,石头科技和九号智能已经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华米更是早早在美股上市。
随着小米生态链公司陆续上市,不出意外,小米会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对小米来说,更重要的是,当AI时代的来临,像智能电视、手环、音箱、门锁、扫地机器人等IoT设备在生活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
万物之间、万物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成为趋势。这些IoT设备也会成为AIoT时代下重要的应用场景,进而带来更多用户、流量和重要数据。
这意味着流量在物联网时代将变得愈加碎片化和线下场景化,而掌握越多的IoT设备,就意味着掌握更多的流量管道,就意味着谁在物联网时代获得更多用户和收入。
据艾瑞咨询资料,2022年全球消费级IoT硬件(智能家居、穿戴设备)销售额将达到1.55万亿美元,折合10万亿人民币,这还只是未来四年的情况。
在AIoT赛道,从数量来看,小米处于绝对领先。
自小米正式启动“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以来,小米AIoT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IoT平台持续领先,截至2019年3月31日,小米 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数达1.71亿件,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70.0%,小米IoT平台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这意味着,小米已经超越苹果等平台,成为全球最大的IoT消费级物联网平台。
其中,小爱同学和智能电视尤为值得关注。截至2019年3月,小爱同学月活跃用户超过4550万,同比暴涨247.2%。一季度,小米AI音箱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根据Canalys数据,2018年小米AI音箱出货量排名国内市场第二位,国际第四位。
在智能电视方面,小米持续保持领先优势,连续两个季度出货量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截至2019年3月31日,全球累计出货量为260万部,同比增长99.8%。
不出意外,小米在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领域的优势,将有利于强化其在IoT领域品牌效应,进而有利于其他品类的推广。
/ 03 /
小米再出发
观察任何一家企业,你要了解其本质是什么。就小米而言,持续创新能力正是其商业模式的本质。
从一开始,小米就建立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并且通过大量用户反馈来优化其系统。到后来,小米又开始进军家庭智能硬件,通过手机系统形成对于家庭智能化的统一控制。再往后,小米进军新零售,并且实现了产品线上和线下店的打通。小米的发展如同一部企业创新史。
在这个过程中,小米也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曾大幅下滑。在那之后,小米做了三件事:
雷军亲自带队手机业务,从低谷一步一步走出来;
在渠道方面,小米除了拥有绝对优势的线上渠道外,在线下快速大规模开设小米之家线下店,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互补的新零售渠道;
在国际化方面,印度市场业绩提升,刮起“小米旋风”。
到2017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单季出货量达到2316万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要知道,过去在手机行业,一家手机公司一旦下滑,往往就兵败如山倒,然而小米打破了这个规律。
背后反映的正是小米出色的调整能力。而这些恰恰能帮助一家公司跨越漫长周期,取得最终的成功。
随着小米爬坑成功,代表着小米已具备抗风险能力。直到现在,小米已经成为一家市值超过2000亿,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
2019年一季度,在其他巨头纷纷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业绩开始下滑。而小米的营收和净利润依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实属不易。
你可不要忘记,直到现在,小米成立也不过9年。要知道,华为和OV都是已经创立差不多30年的企业。不得不说,小米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已经是全球商业史的一个奇迹。试想一下,九年前谁能想到,九年后的小米会是一家市值超过2000亿的超级公司。
就像我们很难想象,一家产品横跨两个万亿市场且都取得领先的小米,10年后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或许,至少不应该仅仅只有2373亿港币。
事实上,为了更好的应对AIoT时代的到来,过去一年,小米分别在核心战略、组织管理架构、技术研发体系、产品品牌体系等各重要方面,都进行过一系列重大升级和调整。
在核心战略方面,小米在今年1月11日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All in AIoT,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机会。
在组织管理架构上,小米在上市之后多次进行调整,包括成立十多个事业部,让更多的年轻人担任业务负责人,来到一线作战;
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成立技术委员会,用实际行动来带动整个公司“以技术立业”为导向加大技术投入,积累技术成果;
同时雷军将亲自带队中国区,在这个艰难时刻担起重任,为小米的持久战做好充足准备。都可以看出,小米在上市之后,高度重视战略决策和组织升级,来带动业务的发展。
紧随国内策略的调整,小米的系统性调整,也将开始在全球全面铺开。可以预计,去年主动调整和升级的积极成果,在2019年第一季度逐步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些调整将为小米接下来5到10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商业自然也有商业的规律。小米还在成长,希望大家更宽容以及更长远地去看待小米的未来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