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P市场增大,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的总营业额达到15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A股1500家上市公司的营收。不过,地方博物馆普遍着眼于文物保存与保护,衍生品开发多限于纪念品,营收占比并不多。】
【据普查统计,中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以及5136家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为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提供了基础。】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上任一个月后,首次公开亮相是推介故宫的数字化成就。
在近日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海丝分论坛上,王旭东发表了题为“数字时代数字故宫”的主题演讲,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故宫资源,在不断降低对文物伤害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欣赏故宫。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影响着文博圈,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有效促进文物资源的永久保存、预防性保护,比如观众在文物资源的展示中,已体验到的数字摄影、数据采集、三维扫描、3D打印等;另一方面,通过授权使用等渠道,将文物数字资源用于展览展示、图书出版、创意设计、动漫创作等。最直观的,就是故宫、国家博物馆以及多个地方博物馆在衍生品开发上的尝试。
随着IP市场增大,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的总营业额达到15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A股1500家上市公司的营收。不过,地方博物馆普遍着眼于文物保存与保护,衍生品开发多限于纪念品,营收占比并不多。
“每家博物馆都有多件馆藏珍品,但围绕这些珍品做更多级别的衍生品开发,许多博物馆尝试的并没有故宫那么多。主要的矛盾在于,博物馆的大多数业务,在借助数字化平台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不仅是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更为关键的是人们创新思维的产生和活跃。而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和热情向来不低,如何激发这种热情的机制与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德良认为。
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
“我们中心现在80、90后挺多,想法很多,对于博物馆数字化的运用也特别具有国际意识,但作为他们的前辈,看着这份热情,很感动,也很担忧,怎么能让他们保持这份热情?要知道,很多好的创意前提就是热情。”曾多次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某博物院信息中心负责人感慨。
上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开始大范围应用。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数字图书馆时代。八年之后,河南博物院成立官网,开始推动中国博物馆数字化浪潮。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成立网站,但仅限于基本资料的介绍以及网上浏览。2001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至此单体博物馆“各行其是”的局面结束。
在当代,展览展示技术、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等变革都对博物馆运营造成了影响,而VR等新兴技术的涌现让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有博物馆与平台共同探索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领域的应用方法。
上述负责人认为,引发自己年轻团队兴趣的是,当“网上博物馆”遍地开花后,部分博物馆探索馆内藏品的数字化发展。“我们曾尝试使用AI技术来识读古画。研究期间,AI通过图形图像学的算法产生了一些很简单和雏形的音节。”该负责人认为,如何让AI从机器人变成博物馆人,势必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作为探索者的乐趣却无穷。
另一方面,围绕藏品进行的数字版权授权的设计、开发到落地的衍生品也层出不穷。
目前的文创产品多都有着严谨的程序,哪一个藏品适合开发、怎么开发,从想法到执行,再到合伙伙伴的寻找,多是包括文物专家、设计专家以及诸多专业人士共同碰撞与融合的智慧。
比如故宫,2012年,其在产品授权、种类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一年后,在售商品就突破了5000种,销售额达到6亿元,2015年,带动文创周边产业实现销售额近10亿元。
但第一财经记者在近些年的采访中也感觉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些热点事件在文博界争议不断,比如,七大博物馆联合在抖音上推出的“文物戏精大会”,4天播放量1.18亿次,相当于大英博物馆2016年全年参观总人次642万的184倍,但在文博界并没有赢得太多好评,主要争议在于此次创意质量以及对合作平台有所异议。
博物馆应该保持厚重、神秘的气质,还是走下神坛?文博界本身就有争议,这使得创意背后的每一步都需要全方位的考量。
文创市场迈向正轨
“让文物活起来”,使得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万余个、各类教育活动20余万次,年参观量超过10亿人次。
“特别是今年春节长假,人们把参观博物馆作为春节假日的一项内容,使用博物馆文创产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刘德良认为。
但巨大的文创市场也存在不少乱象。据普查统计,中国拥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以及5136家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为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提供了基础,巨大市场的威力之下,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授权争端事件不断出现。
2018年底,引发广泛关注的故宫口红“嫡庶之争”就是最典型案例。去年12月,隶属于故宫博物院的“嫡子”故宫文创推出“故宫口红”迅速刷屏,而随后,由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授权运营的“庶子”故宫淘宝,也发布了自己的彩妆产品;不久,颐和园文创产品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刘德良认为,文创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向正轨迈进,需要法律法规来支撑。
5月8日,《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下称《指引》)正式公布,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著作权、授权及授权流程等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根据《指引》,博物馆资源授权内容被分为馆藏资源著作权授权、商标权授权和品牌授权等。授权模式上,《指引》对直接授权和委托授权两种授权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明确了授权流程;同时,也对博物馆在馆藏资源授权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质量控制的要求等具体内容进行了约束。
“这些虽然尚未落实为法律法规,但仍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负责人认为,有此基础,还要激发文博人士的积极性,体制上的改革也要跟上。
本月初,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文物局已经起草完成《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正在修改完善,争取今年内印发。该《意见》将提出一系列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举措,激发发展活力。
有文博界人士认为,像推进管办分离、增强博物馆法人自主权、开展博物馆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试点、落实博物馆从业人员享受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等,应该在《意见》中会有所体现。
如此,上述负责人的担忧就会少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