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此前受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2018普惠金融科技峰会,并在峰会上午首场关于金融科技行业“自律性组织所扮演的角色”的圆桌讨论,与产、学、研、行业协会等各界专家共同就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应用、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特做此内容整理。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赵晓菊
金融科技发展处于“三跨”“三无”阶段 加强行业自律尤为重要
赵晓菊院长指出,金融科技领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都不属于新技术,在很多年前就已出现,但这些技术在金融领域以及实体经济的应用和推广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该领域具有“三跨”和“三无”的特征。所谓的“三跨”:一是技术应用跨界,例如区块链的应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等相结合;二是技术应用跨国,例如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在中国、美国、新加坡等某个特定国家,其投资者和参与者可同时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跨监管部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渗透到金融各个领域,并不像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归银保监会监管,证券公司归证监会监管那样可以按机构性质明确归属监管部门。“三无”指的是:金融科技的应用,一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制约;二没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三没有一个独立的监管部门对其统一监管。
今年10月,中国的很多微信朋友圈大家传一篇名为《什么区块链,统统是骗子》的文章,赵晓菊院长认为,不可否认,区块链行业发展早期确实存在很多韭菜币、击鼓传花币、空气币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但这种文章所表达的偏激绝对的观点容易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对媒体和社会公众造成一种误解和误导。那么如何让包括区块链在内的这些金融科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建立信任、提高效率、促进各行业发展的作用?如何在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如何监管尚不明确、行业标准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在目前阶段,能有效组织行业内机构开展推进行业发展的准则及行业标准制定,积极组织开展甄别风险、自控风险的行业自律性组织显得特别重要。
刚好在峰会举办当天,区块链企业与规模技术协会BEST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了,该协会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推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改进和提升,倡导自律准则和更高水准的行业职业道德,推动区块链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业自律性组织需发挥好三方面作用 要有甘于奉献的志愿者态度
赵晓菊院长认为,金融科技行业自律组织应发挥好引导行业做好“甄别风险、自控风险,协助监管部门监管风险、扶正祛邪、正本清源”的工作,同时要将业界应用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及诉求传达给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部门,积极引导金融科技支持实体经济的升级转型和普惠金融发展。
在会上,赵晓菊院长强调自律性组织要想在行业中“树立威信、发光发热”,需发挥好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上传下达,要跟监管部门建立起沟通渠道,让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充分认识深入了解金融科技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积极意义和风险;
第二、在金融科技行业中建立公信力和权威性,首先,行业自律组织要具有行业内机构参与的广泛性,尤其是要将在技术研发和落地应用走在前列的机构吸收进来;其次,应引导和敦促金融科技的从业人员和机构认识到他们对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责任感;其三,应组织业界机构与学界、研究机构、监管部门共同探讨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新规则,循序渐进地在行业规则不断健全完善的基础上,再过渡到法律法规。
第三、在技术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通道。并应当积极帮助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高风险意识。
赵晓菊院长表示,行业协会的领头人需要有志愿者的态度和奉献精神, 千万不能搞成以会费额度高低来定会员等级的形式,这样的话,行业的发展就很难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自律性行业协会更需认清面临的挑战 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区块链技术不是卖点,不要把技术当成一个卖点。因为区块链是一个底层的技术,能不能解决在应用中的问题、尤其是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支持普惠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赵晓菊院长说道。
在肯定自律性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同时,对其面临的挑战,赵晓菊院长也有充分的认知,她指出,从短期来看,自律性协会没有国家法律授权与背书,要在实际运作中发挥执行和制裁职能的确是个困难问题,怎么做呢?首先就要考虑到怎么把整个行业精英凝聚组织起来,设立一个自律框架;其次鼓励行业中的企业积极加入;最后要对自律组织内的成员特别严格,还需要展开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的自律审查,甄别风险、自我监管。以韩国为例,他们去年12月设立了自律组织,今年4月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的自律准则,对韩国33家交易所提出审查,结果33家交易所当中有23家接受审查,10家拒绝,这10家就退出了协会。后来这10家当中,有1家公司的CEO因为欺诈被捕了。虽然自律协会无法行使制裁职能,但如果与已有的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制定的指导原则相配合的话,相信短期内自律协会还是能取得有效的效果。从长期来看,是面临如何解决可信度、提高公信力,如何在商业利益和大众利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做出权衡取舍的难题,如果出现分界线模糊的情况,这个决定权由谁做,换句话说谁来监管审查自律组织呢?这个目前还不明确,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探索、寻求妥善的解决路径。
基于此,赵晓菊院长认为,自律性行业协会需要扮演一个教育者和推广者的角色,帮助大众加深对技术的全面了解,这样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于促进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推动项目落地才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金融科技行业需真正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赋能,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让监管部门更加放心,使投资者和大众更加信任,减少担心和疑虑,才能推动金融科技行业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得更快更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