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往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70分钟的高铁,40分钟的飞行,你就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进入了辽阔壮美、清凉宜人、风情独特的草原——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地处祖国正北方,是内蒙古离北京较近的城市,全市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今,这里正张开开放合作的双臂,以淳朴的人文环境、极佳的生态环境和优厚的政策环境吸引着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来此居住游玩、投资兴业。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先后打造了“风电之都”、“中国薯都”、“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神舟家园”、“草原皮都”等一系列亮丽的城市名片。此外,乌兰察布市通过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在人居环境、城市环境建设和城市形象建设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以及“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在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参加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乌兰察布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乌兰察布最大的发展优势是区位、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开放,要打造成为全区开放发展的新高地”,乌兰察布紧抓这一机遇,以“背靠首府、面向首都、围绕北京、服务北京”为发展定位,力争把乌兰察布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投资洼地、兴业宝地、自治区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北京后花园
乌兰察布市位于蒙晋冀三省区交汇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榆经济区结合部,东距北京首都240公里,西临首府呼和浩特100公里,南与山西省大同市相邻,北距二连口岸仅300公里,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欧班列和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里交通便利,有京包、集二、集张、集通、大准等铁路纵横交错,京藏、京新、二广高速和110、208国道以及呼满省级大通道在市内交汇。集呼包动车、集呼高铁已经开通,集京高铁正在加紧建设,集大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支线机场已经通航全国20个城市。
随着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的崛起和服务首都的需要日益迫切,集宁至北京大容量直通光缆已建成投运,乌兰察布与北京正向着信息化联通迈出坚实的步伐。
交通资源的便利保证了乌兰察布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走向全国。这里,全年太阳日照时数达3200小时,是全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效风场面积达6828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十分之一,风、光等清洁能源正在不断输送至首都北京。这里还有自然赐予的丰富矿藏,已探明的就有80多种,其中煤炭、石油、石墨、铁、钼、铜、铅、银锌、萤石、石英、硅藻土等储量丰富,有些甚至居于全国、世界领先地位。
地处中温带的乌兰察布,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光照充足,再加上土壤、水、空气清洁,农作物病虫害相对较少,动物疫病相对较轻,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条件十分优越。基于这样的优势,乌兰察布积极对接北京市场,大力发展订单种植,推进新鲜净菜、成品半成品加工配送为主的“中央厨房”建设,为首都群众供应着“接地气”的高品质新鲜食材。
这里也是距北京邻近的草原旅游度假胜地。乌兰察布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4.3°C,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8.8°C,被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这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PM2.5长年在10以下。集宁区“三山两河”生态景观等工程获得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等重大奖项。境内有“塞外仙湖”凉城岱海、国家4A级避暑疗养胜地岱海温泉和草原旅游景区格根塔拉,更不用说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兴和“天然氧吧”苏木山、后旗察哈尔火山、卓资红召和大榆树等自然风景区日益增长的人气和口碑,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悠远醇厚的历史文化,单是那四子王旗载人航天“神舟”飞船主着陆场就令无数游客神往,“神舟家园”享誉海外。每年从北京来到乌兰察布旅游的人数占乌兰察布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乌兰察布成为北京游客“周末内蒙古”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北京后花园”名副其实。
◆投资新热土
2016年初,《“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提出支持乌兰察布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明确在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生态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源资源保障、优质劳动力输送、生活必需品供应等8个方面打造协同发展区,实现协同共赢。经过多年规划发展,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并培育出以大数据、大物流、大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和特色农牧业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
因气候冷凉、区位交通优越、地质结构稳定、电力充足等优势,近年来乌兰察布的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苹果、阿里等数据中心项目成功落户,华为二期开工建设,华唐、博岳、鸿联九五、软通动力等企业加快集聚,打造呼叫中心坐席5000席,可带动直接就业1万人,奠定了“南贵北乌”大数据中心地位。
依托于区位和交通优势,这里大物流发展迅猛。天津港物流基地、曹妃甸内陆港挂牌成立,庙梁物流园区“三线一站”开通运营,博源数字化配煤项目建成投用,国家煤检中心获准授权。集宁现代物流园区荣获“全国示范物流园区”称号。七苏木中欧班列物流基地启动运行。中欧班列开行70列,带动木材、皮件等产业迅速发展。北方家居产业园19家企业开工建设,中国新雅宝路商城订单总额达到2.5亿元,山东顺和等一批国内先进物流企业已签约投资。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乌兰察布抢抓冬奥会和高铁开通的机遇,大旅游方兴未艾。岱海滑雪场、红召九龙湾生态旅游区建成运营,格根塔拉完成改造提升工程,集宁战役纪念地入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近年来成功举办的中俄蒙美食文化节、草原文化音乐节、草原巴哈大赛、国际冰雪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让乌兰察布四季都是好时节,“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更加响亮。
乌兰察布还积极发挥资源能源优势,新能源新材料已形成规模。当前,全市风电、光伏并网装机达595万千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已建成千万千瓦级能源基地,是内蒙古主要的电力能源基地,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以天然石墨深加工为重点,着力推动核能级柔性石墨、人工合成金刚石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向石墨烯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中聚锂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今后,乌兰察布将进一步扩大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扩大新能源电池产能,打造中国北方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乌兰察布积极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加快了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步伐。全市薯菜乳肉等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已形成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肉羊生猪肉鸡等优势产业,其中“乌兰察布燕麦”等18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乌兰察布还是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中国燕麦主产区、全国三大冷凉蔬菜基地之一和内蒙古牛羊肉重要生产基地。丰富的农畜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市民的餐桌,使多方受益的绿色发展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
◆京蒙帮扶结硕果
说到乌兰察布,就不得不提这座城市与北京市由来已久的合作渊源。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决定北京对口帮扶内蒙古的贫困旗县,京蒙两地建立起对口帮扶的关系。京蒙对口帮扶合作是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战略部署,是支持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十二五”期间,乌兰察布市共实施京蒙帮扶项目139个、资金5.62亿元。北京市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鼓励支持企业到乌兰察布市投资,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市场开拓、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给予乌兰察布市全方位的支持,助力乌兰察布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对于北京的帮扶,乌兰察布也给予了丰厚的“回馈”,目前,北京五分之一的电力供应和市民餐桌上大部分绿色优质冷凉蔬菜、马铃薯、牛羊肉等生活必需农畜产品均来自乌兰察布。
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与乌兰察布市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制定了京蒙(乌兰察布)对口帮扶合作“十三五”规划。 2018年,在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乌兰察布市将与北京市支援合作办、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部门合作建立京蒙合作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将定位于京蒙帮扶合作示范园、“草原丝绸之路”上的对外开放平台和乌兰察布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形成大数据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集聚区,以及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及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的“二区四基地”产业分布格局。
同时,乌兰察布紧抓“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机遇,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大力吸纳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好北京对口帮扶机制,在产业、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与北京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借力首都优质资源,助推乌兰察布迈出更大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