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全新高考制度下的第一批考生步入高三不分文理的社会化考试,分值变化的新模式全面上线。而走班制走进中学校园——学校不再有固定的班级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困惑也升级了。
在人口大国,推行个性化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每个课间,学生都在教学楼上演乾坤大挪移,老师上课如走马观花:“刚刚回答我问题的,是昨天迟到的那个人吗?”如何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必然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教育改革的涉及面如此之广,一竿子下来,波及全国近千万高考考生,学校,家长,老师,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也是个难题,更是关注的焦点。
在如此形势下,许多人将希望寄予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
如今,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普及,云计算、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自适应、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应用在信息化的进程中逐步得到丰富,人们希望科技改变生活,也优化教育,“智慧教育”似乎成为了教育界的信号灯。
图1:2010-2015年中国教育IT投资总额及同比增速
那么,信号灯会将我们引向何处呢?
网络用冷冰冰的四个词对智慧教育进行了说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而纵览目前的智慧教育市场,多是电子书包、智能调节的灯管、空调等功能性产品。但事实上,师生、家长们所需要的智慧教育绝不只有这些。
而我们回归到教育本身来看,所谓智慧教育,并不是“智慧”与“教育”简单的1+1=2。智慧需要在教育场景中应用,教育借助技术才能传递最大限度的能量,两者不可分割。智慧教育目前遭遇的瓶颈在于将“智慧”与“教育”分离了。
“当下的智慧教育产品巴不得将所有技术都用上,但没有解决教育的核心运用的问题,是强加上去的,老师最渴望得到的什么,产品研发人员并不明晰。”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杜教授如此说道。
对此困境,青鹿认为,尊重是打破智慧教育瓶颈的关键。
第一,科研技术需以人为本,尊重一线教师真正的需求。
尽管,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教育中最智慧的一环仍是老师。真正的智慧教育,得从老师出发,解决老师遇到的、阻碍课堂智慧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智慧教育产品的研发,得以一线教师为中心。
图2:课堂个性化互动
意识到这一点后,青鹿研发团队对珠海、东莞等全国三十多个地区的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与一线教师深入沟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
“产品资源和产品使用的便利是最重要的。”这条来自小学五年级一线教师的宝贵意见曾给予青鹿醍醐灌顶般的启发。许多智慧教育产品进入课堂后,成了闲置品,因为产品尽管拥有先进的技术,但是操作太过复杂,老师们只有在正式公开课上,在多次排练过后才能顺畅使用。同时,调研也发现,使用的便利才是教师的第一诉求——而这正是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点:老师并不是信息技术人,而目前研发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却常常忽略这一点
在多次深入一线、磨合沟通之后,青鹿渐渐明晰:我们追求的不是最高端的技术,而是在场景应用中最恰当的技术。
第二,课堂教学需要主次分明,尊重传统的教学习惯。
青鹿只推崇在课上使用智慧课堂十分钟,并不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
图3:青鹿智慧课堂
虽然技术人员巴不得将所有的技术搬出来,充分应用40分钟刺激学生的认知,但是目前,技术应用只能缓解部分问题,而无法真正取代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中,我们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的互动,老师的板书、教具的展示,而我们将这些部分所需的时间摊开计算,会发现40分钟的课堂里,老师讲课的同时还得维持班级秩序,实际剩余的时间并不多。十分钟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智慧课堂实现最佳结合的时间平衡点。
青鹿给智慧课堂的定位是高效的课堂辅助工具。青鹿尊重原有的课堂习惯,只在课堂的高交互环节出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效果。
抱着“传递教育的力量”的念头,青鹿教育在革新与困惑都不断升级的形势下诞生。作为一家专注于学习科技、教育技术产品研发与在线教育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青鹿以革新教学课堂为核心,为学校打造未来课堂和智慧学习新模式,推动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公司依托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了青鹿教育云平台、青鹿智慧课堂、青鹿微校园等智慧教育产品,为区域与学校提供了连接校内校外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同时,作为一股新势力,青鹿走在信息化的前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教育本身,担着教育的梦想和责任,努力从教育个性化、教育均衡化入手,努力为智慧教育注入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