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18个月,就把市场扩大到美国16个城市的Beepi公司也用很短的时间结束了“生命”。这家曾炙手可热的美国二手车线上交易平台在连续烧了1.2亿美元后,因为没能再次获得融资而于今年2月正式倒闭。近270名员工不得不搬离加州山景城偌大的总部办公室,只留下一堆供娱乐健身用的器材,物是人非。
作为美国的科技创业公司,Beepi也曾获得过中国汽车制造集团——上汽集团的青睐。此前有消息称Beepi获得7000万美元新一轮融资,由上汽集团领投。但随后又有消息传出,上述融资已被撤回,Beepi公司计划融资的数亿美元也化为泡影。
从快速扩张到彻底陨落,Beepi如流星般的命运成为了窥探美国硅谷众多科创公司变迁的窗口。在经历了两年的疯狂融资之后,不少企业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环境。
四分之三没能再获新融资
2014~2015年是创业极为火热的两年。道琼斯(Dow Jones)旗下风险投资行业追踪机构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2014~2015年两年间,美国5000多家科技创业公司总共获得了750亿美元的融资,大部分被其中的294家获得,这294家企业每家获得的融资都超过5000万美元。但是其中有216家,即73%在2015年之后都没能再获得新的融资,仅12%新增了融资,8%已完成或正在进行IPO,7%则被兼并。一般来说,这类公司每12~18个月就会获得一轮融资。
这也意味着,超过九成当年被风险投资者们大笔砸钱投资的企业如今看来都估值过高而难以进入IPO阶段。2016年美国科创公司所获得的总投资额同比前一年骤降了30%。
当然,对于部分公司,来自投资方的需求依然强劲。像Airbnb、WeWork这一类高估值的科创企业或是一批有明确盈利方式的新兴企业,依然吸引着大量资金的涌入。科斯拉创投(Khosla Venture)风险投资人拉布伊斯(Keith Rabois)表示,现在的状态是,“有一拨公司人人都想投资,但仍有一大拨公司几乎没人愿意投资。”
风投公司的资金仍然充足。2016年,整体的投资额提高到了440亿美元,达到了自互联网热潮以来的峰值。但是,对于许多之前看起来相较安全的赌注投资人现在已经不愿意碰了。这迫使一部分企业不得不为生死而挣扎——必须努力吸引到新的资金和买家。美国柏尚风险投资(Bessemer Venture)的合伙人称,“它们(这些公司)现在就像行尸走肉一样”,今后一定会失败。
每一周就有一家大量裁员或倒闭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最近几乎每一周都会出现一家原本资金充足的创业公司大量裁员或倒闭。在这几个月中,应用程序搜索引擎Quixey在融资1亿多美元后倒闭了,人力资源软件创业公司Zenefits在融资5亿多美元后也裁掉了近一半的员工,而博客平台Medium融资1.32亿美元后也解雇了三分之一的员工。
在两年前,这种大规模的裁员和倒闭的现象十分少见。那时候,风投公司都鼓励初创企业迅速扩张,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而现在,由于资金的减少,投资公司都催促企业赶快转亏为盈。但这显然并不容易。
送餐服务公司Munchery也遭遇了一系列困难,失去了包括创始人在内的几名高层。Munchery在最初的融资阶段耗费了1.2亿美元,但最近却只能从仅剩的投资者手中获得1000万美元的续命钱,努力降低成本,以试图在年末扭亏为盈。
对于Beepi来说,盈利还太遥远。成立于2013年的Beepi主要为客户提供堪称保险的线上二手车售卖服务:Beepi与卖家达成一个成交价,提高价格后卖出并从中赚取差价。如果30天内未找到卖家,则由Beepi将其买下。这一平台在旧金山迅速流行起来。风投资金大量涌入,公司估值从2014年的1200万美元飙升至2015年中期的5.25亿美元。Beepi也从原来拥挤的办公室搬到了全透明的高级办公楼,健身器材一应具全,员工加班的同时可享受到豪华的晚餐。
当时,Beepi的策略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竞争对手覆盖全美国,而不仅仅满足于在某几个城市盈利。于是,Beepi花费了大量资金在广播和社交媒体Facebook上做广告以吸引尽可能多的买家和卖家。根据去年秋季发布的融资文件,2016年第三季度Beepi在每辆车上平均花费的广告费达到了1730美元。与此同时,Beepi需要买下30天内无法出售的二手车,因此在该方面的损失也达到了每辆车平均5000美元。2016年上半年,Beepi的营收已达5000万美元,相比前半年提高了40%。但相关文件显示,去年公司每月的亏损也高达500万美元。尽管成本在降低,但要盈利还至少得等到2018年。
2016年中期,Beepi的首席执行官莱斯尼克(Resnik)曾经试图吸引新的融资止损,但是投资者都被吓跑了。本来与上汽集团商谈好的数千万美元融资,也在年底宣告失败。去年年底,Beepi裁掉了大部分员工,并于今年2月正式宣布破产。莱斯尼克表示,他对公司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负有责任。而Beepi的不少员工相信,如果再给他们多一些时间,他们一定能证明公司的长远价值。(实习生毛爱佳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