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互联网界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沉寂许久的周鸿祎突然在其个人微博连续向百度开炮,并宣称要做一款专门卸载竞争对手产品的专杀工具,从而让360更好的继续为广大网民服务。
不难看出,这显然是“斗士”周鸿祎又一次假借“用户利益”大旗而故意与竞争对手拉开的口水战。套用一句流行语即是:还是原来的配方(出于用户利益考虑),还是熟悉的味道(大公司在欺负用户,360必须代表用户出手)。
用户利益成360手中玩偶
长久以来,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奇虎360是一个非常热爱打嘴仗的公司,从奇虎360成立至今,其基本上是在和其他公司的各种口水仗、官司、争论中一路走过来。不过,仔细翻阅奇虎360过往打过嘴仗的企业名单就会发现,种种争吵实际上只是表层现象,周鸿祎及其奇虎360的真实意图,显然在于借此来谋求自身的商业利益。
一个相当清晰的事实是,基本上每次奇虎360推出新产品时,其都会首先为自己找到一个对立面,然后通过大肆抹黑该对立面,进而为自己的产品塑造出一种“拯救者”的角色,而这其中,奇虎360最惯常提及的砝码便是:“保护”用户利益。此前360为了给上市造势而向腾讯公司的QQ宣战(结果是输了官司并巨额赔偿腾讯);去年推360特供机而打击小米手机(结果特供机完全失败);最近的便是为了推360搜索而骂百度(结局也是360搜索业务基本毫无建树)——360一系列业务的拓展,可以说均围绕这一思路展开。而与这思路一同配合进行的,便是通过周鸿祎的个人“斗士”品牌,快速吸引媒体注意,进而放大传播声量以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口口声声提及保护用户利益,多年来奇虎360却一直摘不掉“流氓软件公司”的帽子,而与此同时其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则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服务比较类似,因此竞争十分激烈”,此前针对互联网界层出不穷的官司案件,就有专家写道,“激烈竞争环境下不排除一些后来者会铤而走险,借助抹黑或打击竞争对手来实现自己的商业诉求,不过这种行为既违背商业道德,更存在极大的违法风险。”
专家提醒:360“专杀工具”实为流氓软件
进入2014年,原来的中概股明星公司奇虎360的发展持续内外交困。受移动市场布局接连失利、内部高管离职潮、盈利能力缩水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奇虎360股价持续下跌到近乎腰斩,其目前的市值仅仅徘徊在60亿美元左右,直接沦为互联网三流公司。
以奇虎360赖以起家的安全市场为例,过去一两年时间,围绕互联网安全市场,包括百度、腾讯甚至阿里巴巴等,均推出了自己的安全产品,再加上包括金山、猎豹、瑞星等专业化的互联网安全公司,该领域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而这显然给传统的安全巨头奇虎360造成了巨大压力。奇虎360披露的2014年三季报显示,其安全产品在PC端的增长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在移动端多家企业几乎齐头并进,因此奇虎360并不具备任何领先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再次高举“用户利益”大旗而“发难”竞争对手百度,对周鸿祎及奇虎360而言,可谓最轻车熟路的招数。不过,选择在自身的核心业务领域——互联网安全与百度开战,奇虎360的举动却遭遇到业界近乎一致的声讨:连自己泄露用户隐私的问题都一直没交代清楚,就胡乱指责竞争对手,360真的是蛮拼的!
对此,一些互联网安全领域专家表示,仅仅从事件本身看,如果360当真推出一款专门针对百度产品的所谓“专杀工具”,那么其做法就好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属于典型的公然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缺乏基本商业道德的,而这显然会严重侵害百度安全产品用户的实际利益。而从这个意义上看,360推出的专杀工具,无疑就是流氓软件。
与此同时,周鸿祎扬言将要推出所谓“百度专杀”工具,显然也与工信部此前颁布的20号令公然对立。工信部20号令里曾明确提到,任何公司都不得恶意干扰用户终端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恶意干扰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的软件等产品的下载、安装、运行和升级。根据工信部的这一规定,此类行为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旦出现势必引起诉讼以及政府层面的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