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能源汽车在国际汽车品牌的夹缝中份额下降、认同度低,如今产能过剩又带来新的危机。于是,技术起点较高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就承载着太多“弯道超车”的希望。
不过,就在近日,位于上海联通松江营业厅的首个特斯拉充电桩落成。这是继成都之后,中国联通与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在充电设施建设合作的再次落地。这意味着,虽然经历颇多曲折,但特斯拉已长驱直入中国。这让很多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的中国汽车人艳羡不已。因为此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人发出“比亚迪分分钟造出特斯拉”的隔空叫阵,中美电动车互掐已经开始。
比亚迪与特斯拉犹如高手对弈,棋逢对手。比如,特斯拉从高端豪华定位上压上一头,比亚迪则在大众化低端起步和电动大巴两面包抄;特斯拉钟情于超跑纯电动攻其一点,比亚迪则在电动混动双驱双模中高端轿车越野全线布局四面开花;特斯拉声称研发中档低价电动车,比亚迪就让混合动力秦高调上市;特斯拉在中国23个城市建超级充电站,比亚迪则将在今年年底推出混合动力SU V唐;特斯拉放出风声新车M odelX即将上市,比亚迪则透露了唐、汉、明三款混合动力新车梯次推出计划。
不知特斯拉无意间在中国撞上了对手,还是因特斯拉的刺激让比亚迪“小宇宙”爆发,自从特斯拉进入中国,比亚迪新车上市发布紧锣密鼓,节奏明显加快。
其实,特斯拉想在中国长远发展,始终绕不过比亚迪。因为如果在中国合资建厂,特斯拉既可提升产能,又可降低成本,还不必投入过多资源,但这一理想合作伙伴非比亚迪莫属。否则与比亚迪之外的企业合作,特斯拉必然耗费巨大。不过,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亚迪对此似乎无动于衷。
当特斯拉面向世界所有企业开放专利时,比亚迪置若罔闻;当特斯拉声言在一定条件下将在中国本土寻找合作伙伴合资建厂,比亚迪默不作声,闷头研发自己的产品,同时在今年1-9月卖出秦9000多台,仅上海一个城市的订销量就超过4000台,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实际上,比亚迪并非不愿与人合作。此前的2010年,他们就与戴姆勒合资成立了腾势电动车品牌,比亚迪出新能源技术,戴姆勒出汽车设计制造工艺。这是中国汽车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中方出技术的合资。而随着腾势电动车在国内上市,合作获得初步成功。
特斯拉高歌猛进,比亚迪风生水起。不过,就在双方博弈难解难分之时,出现了打破双峰并峙势均力敌的局面:10月22日,戴姆勒抛售其所持有的特斯拉4%的股份。这一消息导致当天特斯拉股价下跌3%。笔者看来,戴姆勒的抛售,一定程度上因为比亚迪。比亚迪已掌握了电池、电机和电控核心技术,其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无论是能量密度、安全性还是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平。戴姆勒有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已经足够。为此,戴姆勒厚此薄彼的态度泾渭分明。
比亚迪如今顺风顺水,在钟情于新能源车型研发推出的同时,今年先后推出轿车G5和拥有2.0L涡轮增压动力的7座SU V车型S7,与新能源发展彼此呼应,风险共担。而特斯拉方面最近则诸多不顺:原本定于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新车M odelX被延迟到2015年下半年,据说要经过测试追求完美;抛售股份事件之后,参与天猫电商销售的18辆特斯拉被美国总部叫停。有分析人士认为,一般消费者需要预订5-6个月才能拿到的车,但特斯拉在天猫居然一次拿出18辆车,是否有消化库存之嫌,更有人据此得出特斯拉供过于求的结论。此外,特斯拉系统被破解的传闻,南京、杭州先后出现的特斯拉事故等,也都继续蒙上阴影。
特斯拉最新披露的2014年三季度财报继续雪上加霜,该公司汽车期内净亏损为747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850万美元净亏损继续扩大。特斯拉汽车第三季度M odelS电动汽车出货量为7785辆,也未能达到公司此前7800辆的预期。
以特斯拉目前的局势,与比亚迪合作很难,收服比亚迪更难。因此,即使生产出低价电动车,也很难保持销量规模。为此,特斯拉未来风险不可小觑,如果不能尽快建立起合作体系、弥补技术的不足并改变产品单一性等问题,其在中国难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但尽管这样,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博弈较劲,目前还很难看出胜负。因为特斯拉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动车:其进入中国的价格比预期低20万,但却有200万元汽车的驾驶感。也因为如此,特斯拉在中国,所到之处,追捧无数。此外,特斯拉的技术整合能力和合作精神,也是国内新能源企业需要认真研究、弥补的短板。
为此,中国应汲取传统汽车企业生产研发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教训,在新能源研发生产上,开展资源共享、零部件通用、充变电端口统一的松散或紧密的联合。比如国内企业之间,不管谁的新能源车,都可以公用充电端口,共享充电资源,不仅给不同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国内其它企业经多年研发的成果,诸如上汽荣威550-混动、荣威750-混动、荣威E50、北汽E150EV、众泰知豆E20等,应集中整合,优胜劣汰,通过充分联合与合作,做大做强,一致对外。同样,国内企业的联合不应排斥与特斯拉的合作。在国家倡导国内各品牌执行统一的国家标准的今天,对特斯拉的技术和长处尤其是技术专利,应该充分吸收,为我所用。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中国将有上汽、北汽新能源、吉利、奇瑞、众泰等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比亚迪联手抗衡,将会形成市场壁垒,特斯拉这样产品单一但擅长合作的新能源企业不足以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威胁。而随着国内新能源企业实力的增强,国内企业不仅不会被特斯拉所降伏,在中国,特斯拉反而会面临被降伏的命运。因为特斯拉要想在中国顺风顺水长远发展,合资合作是其唯一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