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初,全国各大网站先后刊发了一篇《山西右玉:“世界最宜居生态县”名牌遭污染毁坏》的文章。报道了: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因乱倒煤矿矸石、肆意排污,使本来美好的生态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毁坏,甚至出现畜牧死亡的严重问题。(原发照片如下)
网络照片:农妇讲述在这里放牧死了牛与森林中的煤矸石
2014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呼声,可以说把“环境治理”摆到了从来未有过的突出位置。那么,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山西右玉县相关领导,在新的形势下,对环境治理,特别是去年网上报道的该县遭受到的严重污染问题,是否引起高度重视,污染问题是否得到彻底、有效治理呢?2014年3月20日,记者再次赴山西省右玉县对污染治理问题进行了调查。
记者首先来到右玉县董半川村,在去年所见的源子河两处河道污染点观看一番。从肉眼的视觉来看,河道里过去的“污水横流”已不复存在。但是,当记者继续逆流而上,行走大约二、三公里时,则出现了黑糊糊的一大片——是两个几乎连在一起、面积大约五六亩的蓄水池;两个蓄水池是在河道中直接铲开的,洗煤厂和煤矿的污水排入河道后,先流入第一水池沉淀,然后再从第一水池溢流到第二水池进行二次沉淀。经过两次沉淀的洗煤厂和煤矿污水再流出后,视觉上已经没有了黑湖状。但两个沉淀水池中更加黑糊状的沉淀物已经蔓延到了附近的部分农田。已对农田造成直接污染。
在距蓄水池不远处,记者问几位农民对这两个蓄水池有何看法。他们认为:蓄水池对洗煤厂和煤矿污水进行沉淀,从表面上看,确实起到了作用,至少在水流到大路桥下后再看不到黑糊糊的东西了;但从根本上说,特别是河水流向的下游来说,污染基本不减——因为这些蓄水池经常保持着水淹沉淀物的状态,无法适时清理沉淀物,遇到河中发大水,这些污染物还是会被水冲走,流向下游的。村民们把蓄水池沉淀污水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污染物向下游排放,就像做买卖的“批发与零售”。
源子河道内德生活垃圾和污水“同流合污”
“蓄水池”污水沉淀照片
其实,老百姓讲的这些道理,每一个人只要略微动脑子思考一下,都能理解。右玉县相关的领导,特别是水利、环保部门的领导难道就真的没认识到这些?再说,洗煤厂和煤矿的污水厂可以直接建到河道中吗?何况是记者眼前所见的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呢?
在离开源子河后,记者又重访了去年报道过的煤矿矸石等固体污染物堆放现场。只见那些垃圾,依然坦然地占据着本来由树木等生态植物占据的位置。
右玉县十几任县委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不懈抓植树,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极其不易的。在全国学右玉的今天,右玉县的各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应当牢记肩负的职责,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应当十分珍惜和“爱护“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4A级旅游景区”等这些来之不易,闪着金光的荣誉。煤矿和煤场堆放到树林中的废渣、废料应当尽快责令其彻底清理并给予一定的处罚;对煤矿的废水,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对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和领导,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认真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右玉变得更加美好!让右玉生态环境建这块名牌更加闪亮!(记者: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