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这么传奇的科幻小说家很少见。他1982年去世,年仅53岁,一生创作了44部中长篇小说和 121部短篇小说。
但说他“传奇”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著作等身,也是因为他很容易陷入幻觉、妄思和偏执多疑。他甚至还有过类似宗教体验的经历,从中了解到儿子具有致命的先天缺陷。他把这些线索告诉医生之后,医生才成功地挽救了他儿子的生命。
在科幻小说家生涯中,狄克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不过后来好莱坞看中了他的作品,把它们改编成了知名电影,比如《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命运规划局》(The Adjustment Bureau)。难怪很多人都认为狄克是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
何为真?何为假?
狄克的作品涉及各种各样的主题,但它们一遍又一遍询问同一个问题: 我们怎么知道何为真、何为假呢?
如今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虚拟,“真实”(real)很容易受到“不真实”(not-real)的侵袭。比特币的风行,让大家对钱包里的纸钞产生了疑问。人们的日常沟通日益发生在1和0的世界里,通过电子邮件而不是有形的笔和纸进行。这种类型的张力充满了狄克的工作和生活。
在狄克构想的未来,技术不会受到人性的控制,而他不喜欢那样的未来。
有一部名为《科幻小说的先知》(Prophets of Science Fiction)的纪录片,介绍了狄克的作品,以及他所预言的、让他自己感到恐惧的技术。
盗窃事件
有一天狄克回到家,发现他的房子被盗贼光顾过了。房间里一团糟,有人撬开了他的保险箱,里面装着一大堆手稿和文件。
狄克写过大量关于政府、 阴谋和滥用技术的内容。当然,那些都是小说情节,但是这起盗窃事件加重了他的疑心病——他正走在“太接近真相”的道路上吗?
这件事让狄克产生了一种心态——何为真?何为假?我们如何区分真假?这种心态后来弥漫在狄克的作品中。
狄克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探讨了这个问题。即使你没听说过这本书,你可能也看过由它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
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瑞克‧戴克(Rick Deckard)是一个追杀仿生机器人的“银翼杀手”。仿生机器人跟真人几乎一模一样,唯有通过“移情测试”来区别。
恐怖谷理论
在机器人技术中,有一个著名的“恐怖谷理论”(The uncanny valley),它是一个关于人类对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感觉的假设——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至到了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之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可是,当机器人的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亦会变回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现在,从医疗到科考的各个领域,人们都已经在制作机器人了。
真正的你?
现在我们来问菲利浦·狄克的另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是真正的你呢?
在狄克的短篇小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改编的电影《全面回忆》中,男主角道格拉斯•奎德(Douglas Quaid)就分不清自己是假装成特工的普通人,还是假装成普通人的秘密特工。
在《少数派报告》中,“先知”能侦察出人的犯罪企图,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经被犯罪预防组织的警察逮捕并获刑。但这一次,预防犯罪组织的一名主管约翰•安德顿 (John Anderton)却被派去逮捕他自己!
这个故事提出的监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眼下也正因为“棱镜门”事件受到追问。
虽然我们没有“先知”,但跨国执法部门使用统计和数学模型来预测罪行将在何时何发生。有些地方把犯罪率下降了30%的成果归功于这种做法。
当然,你可以单纯地享受阅读狄克的作品带来的快乐。但是这些作品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如何跟技术交互,以及技术如何跟我们进行交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