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报道称百度即将完成对完美世界旗下的纵横中文网的收购,价格在三到四亿元人民币。而恰恰在一个月前,人民网也宣布以2.48亿的价格收购古羌科技(旗下拥有看书网)69.25%的股权。时间再向前推一个月,腾讯高调进军移动阅读的鼓声还没有消散。
巨头纷纷入局,2013年的网络文学市场似乎越发的热闹,只是热闹背后,似乎每一个入局者都有点迷惑,自己在谈论网络文学时,谈论的究竟是什么?
发展模式的十字路口
一个领域越热闹,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也往往越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但是同样背后的风险也与之共存。对比人民网收购看书网的价格,完美此次出售称得上是“贱卖”,毕竟纵横中文网也以行业老二自居许久。
池宇峰在为纵横砸下重金之后,在这个时候选择低价出手,自然也有着他的考虑。很长时间以来,人们给予网络文学市场的一大标签就是游戏和影视产业的上游市场,因而在盛大完成了对网络文学的布局之后,完美世界自然不甘人后,也想先圈起一块地来,将来好自产自销。
但事实上,此前网络文学市场的虚热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对改编问题的过高期待。先看游戏市场,这些年真正算得上成功改编的其实真的不多,《诛仙》算一个,只是那似乎并非网络文学商业化时代的产物。盛大真正自产自销搞得还不错的,恐怕也就是《星辰变》了。
相比于搜狐畅游花钱买下金庸老爷子所有作品的改编权,然后大赚一笔,网络文学到网络游戏这一所谓产业链的转化率实在是有点低。这就如同我们每个人都要吃猪肉,但并不见得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养猪。
至于影视改编,确实近年来大量的网络小说被改变成影视作品并且大获成功。但是这些作品中本身在网络上大火,然后将这种热度延伸到影视上的有多少。很多网络文学作品是在被改编之后,才被人意识到,然后去阅读的。
而且这些改编作品也多半都是女频小说,而这个市场早已经被盛大文学旗下的红袖、晋江之类网站卡得死死的,想颠覆市场格局的难度很大。加之,创作平台日益泛化,豆瓣、天涯,甚至是微博、微信都成为了这类作品的创作平台,市场份额和界线正在被稀释。至于广大IT男更多接触的男频小说,好吧,请问如何将一部动辄就水了几百万字,甚至是千万字的小说改编成一部电视剧(就不说电影了),传说中的《盗墓笔记》电视剧版都已经传了好久,至今连影子都没有见到。
内容销售在没有强势渠道或者形成规模效益之前几乎是空话,而作品的改编则是一个成材率低、周期长的空中楼阁,因而选择一个还可以清盘退场的时候放手,对池宇峰和他的完美来说总归要好过继续套牢在上面,让之前的投入都成为沉没成本,算是一个还算“完美”的选择吧。
而对于整个网络文学行业来说呢,似乎在经历了十年发展之后,摆在它面前的是一个十字路口。
网络文学的粉丝经济要来了?
在中国做内容,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盗版。哪怕是像网络视频这样主要卖广告的行业,盗版行为都能引发一场围剿与反围剿,就更不必说网络文学这种直接出售内容的商业模式了。盗版让网络小说得以更广泛的传播,根据CNNIC的数据,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2.48亿,但是这其中真正的正版阅读用户数却让人堪忧,因为获取盗版小说实在是太容易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一本大头书相互传来传去的时代了。
这也是人们对于百度收购纵横中文网的最大质疑,一直以来被盛大文学看作头号公敌——百度,为一批盗版文学网站导入了流量,甚至一度出现盗版小说链接被置顶的情况。而如今,且不说贴吧中的盗版问题,手机百度客户端中盗版小说一键离线的功能多少就有点玩过火了。因而我们不由得想问一句,百度能够玩得好网络文学吗?
于是有人便开始拿百度将颠覆原有模式格局说事儿,认为网络文学并不一定非要靠卖内容,说得多少也有那么点道理,但仔细琢磨却不是那么回事。
当然,盗版一方面让作者和网络文学网站损失了大量收入,另一方面,却为作者们积攒了足够的人气,让小说得到了更广范围的传播,甚至使一部分用户因为对作者和其作品的喜爱而转为付费用户,来表示支持。网络文学的付费用户群体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此,因为爱,所以才会选择付费。这多少有点像罗振宇老师做罗辑思维的路子,只是其实这样的玩法早已经被日趋成熟的“起点模式”不断完善,并广泛被复制了。
今年8月,纵横中文网上就有网友为作者梦入神机的新书“捧场”一百万元,平台和作者三七分成。而在更为成熟的起点,在一本书上消费千元才能获得盟主称号,而这种“消费”大多数是来自于对作者的“打赏”。起点的榜单排名机制更是催生了大批读者为了让自己的作者排上更高的名次而疯狂打赏,甚至组成了粉丝后援团性质的组织,如所谓的“唐门”“红盟”等等,而起点的打赏分成比例则是对半分成。
这样的模式也使得读者的忠诚度往往是针对某个作者,而非哪一个平台,正如很早之前阑夕老师所说的那样,作者成了这个行业中最大的资产,同样也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而相比于作者,盛大才是更恨百度的那一方。
依着这样的趋势走下去,或许微信才是那个更适合网络小说发展的平台,移动化的阅读方式、即时的推送、日渐成熟的赞助方式、更好的粉丝互动平台。试问同样在微信上做内容的广大自媒体人,有多少能够有这么庞大的一个粉丝群体,振臂一呼能够得到六位数以上的赞助呢?
似乎网络文学正在从内容经济走向粉丝经济,但问题恰恰又没有这么简单。
粉丝经济与内容经济的悖论
问题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靠那些振臂一呼就能日入百万的大神,而是数量众多的中低层写手。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铁杆粉丝,他们靠正版订阅得来的收入少得可怜,甚至许多写手最终得到的只是网站一份千元左右的“低保”。但是他们所创作的内容和阅读这些内容的读者构成了整个网络文学金字塔的根基。
因而内容免费、靠粉丝经济来获利方式或许适合自媒体人来玩,但是并不适合网络文学。自媒体人往往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名和利之间往往更希望得到名,然后放长线钓大鱼,但网络小说的写手却不同。因为对于很多写手来说,这是一个产业,一份工作,而非一个兴趣。
很多人所想象的网络小说免费阅读不可能实现之处恰恰在于此,因为它会毁掉以起点模式为代表的网络文学造血机制。快餐终归是快餐,只不过有麦当劳和街边摊的区别罢了,倘若将快餐当作俏江南来运作,那绝对将是一场灾难。
所以说,尽管巨头纷纷入局,改变的也只能是这个行业的格局,给它添一把虚火。大家坐上了牌桌,就还是需要按照原有游戏规则来玩,只不过比的是谁手上的牌更大罢了。
除非哪一天有人拿出一套新的规则,另开一桌,只是这块本不算大的网络文学市场真的值得,也真的能够拿出一种新的玩法吗?我看不见得。当我们在谈论网络文学的时候,或许我们多半是想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