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教育被不断唱衰,虚假收购调查一年仍无结果 |
2013-07-18 23:50 作者:www.guigu.org 来源:中国网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安博教育”这面大旗下,连续上演了一幕幕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剧情,狠狠地抓住了人们的神经。与此同时,安博教育被不断唱衰,以至于其今后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和忧虑的话题。
当然,只要稍稍一捋就不难发现,安博教育身上发生的这些事,其实跟“教育”二字无关,甚至八竿子都打不着。据笔者了解,安博教育的业务运营很正常,其下属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培训品质在业界也都排在前列。
事实上,大部分看客只是盯着另外的两个字:资本。随着“资本”二字起舞的,是资本家、投资者们口袋里的“钱起钱落”,其一举一动直教人血脉喷张。这种情况本无可厚非,无所谓善,当然也无所谓恶。只要运作得当,资本和教育也会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如果反之,则会给各方造成很大伤害。
个人认为,资本所带来的三个因素:一是契约精神的缺失,一个是资本的短视和缺乏耐心,一个是海外资本力量的跷跷板。
理性地说,对安博教育的资本投资出现的任何失误都不值得同情,因为投资本来如此,风险与收益并存,更何况这个企业在每一轮的融资乃至上市进程中都经历了种种严苛的尽职调查和审计。
但是,目前这场资本的肉搏给安博教育带来的损害却是巨大的。当教育遭遇资本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从中有所反思。
先说说契约精神的缺失。
对于资本,一位分析者曾这样描述:“华尔街一旦红了眼根本不会在乎被投资一方到底如何,管它投资还是投机,只要资本越快得到增长就越好……”。换言之,很多人紧紧盯着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银子,这当口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也正是资本本性的原始体现——只要增长、只有嗜血才能让他们兴奋起来,这是其一面。但资本的另一面却是及其残酷的,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当人们面对魔术般的资本的时候,容易变得疯狂,也容易变得脆弱而失去底线。
因此,玩资本是有规则的——赢得起自然也要输得起,愿赌服输,心甘情愿地接受一切可能的结果。一句话,市场经济必须遵守契约精神。
根据媒体报道,2012年7月,一位前员工对于安博做出的所谓虚假收购的指控。后来证实,那位指控的前员工是安博教育收购的长沙竞才修业学校的前校长黄敏旭。我们目前尚不能获知这一指控是否属实。但就事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而对此事件的内部调查委员会聘用了第三方律师事务所,经过了一年的努力至今没有给出结果,确实令人疑惑。对此我们现在也只能暂且搁置结果另当别论。
此处我们关心的是为何黄敏旭会在2012年这个时机抛出这个炸弹?回头看长沙竞才修业学校,它被收购于2008年11月。如果事实存在,作为学校校长的黄敏旭当时不知情吗?当然这不可能!黄当初可是长沙竞才修业学校的业主。如果知情的话,当时为何没有提出?当他把自己的鸡蛋放进安博篮子的时候,难道没有觉得这样做其实很危险吗?不会的。
那么,2012年在安博教育股票上市近两年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是否意味着某种私欲在作祟?或者换一种说法,黄举报安博虚假收购,是因为上市的安博教育没有达到其对利益预期的期望值,他的资本欲望没有获得足够的满足,他的心目中,这一单买卖搞砸了。“我搞砸了,那么大家都别好过……我就举报你一把了”,话不一定会这么说,但这样的逻辑似乎是再合理不过了。
跟黄敏旭长沙竞才修业学校一起推波助澜的,是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业主王忠和,此人可是不简单——曾经是当地房地产行业的风云人物之一,而同升湖实验学校正是他名下的。2009年王因为资金链断裂,急于找人救场,于是于同年8月将不属于其本行的同升湖实验学校以一半现金+一半股票的方式,将举办权及相关物业租与安博教育,为期20年。安博教育也看上了同升湖学校的优质资源,很快达成协议并付清合同款并完成交易。
但是2年后,根据网上流传的各种帖子、视频资料,从2011年7月开始,同升湖实验学校持续发生了一系列恶性事件,在当地造成了轰动性的社会影响,并在媒体上广为流传。比较轰动的如打砸和毁损学校校墙和教学楼,组织学生罢课游行,铲车铲毁学校校门,调用集装箱封堵学校大门,强占校产经商等等,据说文化大革命的种种手段被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同升湖实验学校师生不胜其扰。而其策划实施者就是王忠和。
王忠和的目的是什么?从安博手里要回学校,不是通过法律手段,而是通过一系列流氓手法,不断滋扰甚至危及师生生命安全,希望安博学校办不下去,主动撤离,从而让他空手套白狼,重新霸占同升湖学校。究其原因,王忠和发现安博上市后,股价一直低迷徘徊,手中的股票没有能如愿增值,发现这个交易没能让他的资本增加到他的期待值,便仗着本地地头蛇的身份导演指挥了这一切,连当地的政府官员和公安执法都无可奈何。
这些都是资本惹的祸。对于安博教育而言,以上两宗事例其实并不算大事,对整个安博的影响可以说是微弱的。但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正是资本背后的这少数玩家缺少最基本的契约精神,导致了一步步陷安博教育于目前的泥潭困境之中,同时也让教育遍体鳞伤。
再说说资本的短视和狂躁。
资本的本性是嗜血的,必然带着狂躁和短视,这种特质与教育的“润物细无声”有着巨大的反差。所以在教育领域,资本必须经过驯服,才能真正实现资本为教育所用,教育为资本所赢的局面。
那么与其他千千万万的产品和服务相比,教育服务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如此,而教育品牌也是如此。树立一个教育品牌需要十年、乃至数十年上百年的艰辛培育和长期积累,而毁掉它可能只需要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
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服务体验和结果因人而异,差异巨大。同样的课堂,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教出来的学生有人能轻松考入北大、清华,而有些人却大学的门槛都迈不过。也就是说,教育服务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服务提供者的标准、水平单方面决定的,也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的配合、努力和天资。因而,教育的成功并非必然事件,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精心的爱心和培育。
基于教育的这些特点,教育上的一加一未必等于二,大部分的可能是小于二。
无论资本如何嗜血,多么疯狂,教育永远不会改变其“润物细无声”的本质。
2007年10月和2008年10月,安博教育两次分别融到5400万美元和1.03亿美元,连创国内教育行业私募融资之冠。尤其是后者1.03亿美元的融资,是在国际金融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完成的。以融资结果论英雄,必须承认,安博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得益于其团队的优秀表现及其对未来教育服务发展的先进理念、领先的教育技术应用和完整的业务生态链设计规划。
这个结果这也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出资本对于国内“教育服务”这块肉的眼红程度。
基于一系列如此大规模国外资本的投入,安博并没有买楼置业、并没有坐享所得,而是雄心勃勃地要实现其发展的宏图,从2008年开始展开了许多并购,到2010年为止的两年时间里,完成了20多家机构的并购案,业务涵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等全线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全国十数个省市。可以想见,在此期间,无论是风投、安博团队还是被并购教育机构,他们从内心坚定地相信,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下,必然有足够的信心为将来的上市做充分的预期,期待着上市带来的种种快感和兴奋。
在那一刻,在这一切面前,资本狂热了,它充分展示了其“嗜血膨胀”的欲望,展示了无限的诱惑和魅力。很少有人能抵挡这种诱惑,自然有一大批追随的教育机构寄往于攀附在安博教育。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现金+股票的并购模式变得异常有吸引力,从而吸引了众多优质教育机构的加盟。实际上,安博并购的学校据称都是当地细分领域的前三甲,资本的出现,让他们与安博之间有了交集,甜蜜地渡过了“蜜月期”,收并购的当事双方,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你情我愿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到此为止,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完美地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着。无论从任何角度看,由资本推动的安博收并购所做的一切都无可厚非。然而,这种“资本”与“教育”互动的甜蜜过程,不久就掺杂了很多苦涩。
2010年,安博终于成功登陆纽交所。然而这一年正值美股相对低迷的时段,自然表现得难以如意。此前的高高的期待值,自然成为悬于安博投资者头顶的“达摩利斯之剑”。安博教育也不得不屈从于对资本市场的讨好,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对安博教育业务成长的压力。
实际上,自从资本大规模介入的这一刻起,安博教育已经反过来为资本所裹挟。
据报告,安博教育的营收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安博的业绩基本来自通过并购而来的下属机构,而财务的并表仅仅是最基本的运营要求,体现的是积木式的组合。相信这不是安博的并购目标。安博教育作为一个技术背景浓厚的企业,倡导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引领下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并以此来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而前期的风投也好,普通投资者也好,乃至于学习者客户也好,都对这样的理念及技术高度认同,这正是安博教育立足于资本市场和业务市场的价值所在。
因此,在我看来,安博的整合最低限度应该是业务的渗透和融合,这也是安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但并购的企业无论在观念和理念上还是方法和技术上都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将这些业务逐步统一到安博的轨道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实际上,安博教育认识到了这一挑战,因此据说也设计了一套完整而规范的并购整合流程。这个流程中的关键在于产品与服务的整合及扩充。这一步如若完成,那么后续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而且还能很好地对财务、人力等方方面面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回头再来看安博教育下属机构,他们基本都是并购而来。如前所述,在并入安博之前,这些机构都是当地教育培训行业的不错的品牌。而作为一个教育培训起家的企业,要形成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市场能力,不仅要经过多年的历练和积累,有着一套强有力的自成体系的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和市场营销体系,还要有其过人的生存能力和秘诀,这些都会通过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里。整合这样的企业,毋宁说是一种文化入侵,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安博在整合这些学校的过程中,财务报表的合并也许并不困难,但是,要让其真正纳入到安博教育体系之中,接受安博教育理念的引领,接受安博教育技术的导入或改造,必然需要具备超强的执行条件,付出超级的耐心和努力,付出足够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
遗憾的是,安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没能很好地控制住资本市场对业务增长的欲望,也没有对内生性产品和服务给予足够的培育,在被并购的前股东和国外的资本基金的联合压力下,最终没能形成良性的整合机制。
安博的并购之路也许并没有错,中国的教育市场确实需要有并购与整合。可惜的是,安博的并购之路上,荆棘远远多于鲜花。
而端坐在大班椅后面,代表各个大股东资本的安博董事们其实并不了解教育行业,不了解中国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态势,更不了解打拼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酸甜苦辣。因此,他们做出一些貌似无厘头的冲动,诸如集体辞职、威胁清盘、开曼群岛的诉讼等等对自己的企业极端不利的事件就不难理解了。
总而言之,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资本惹的祸——资本的短视和浮躁永远是第一位的。
教育就是这样,无论资本如何嘶声裂肺地唱着“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它会一直依然如故地不紧不慢地遵循着自己前行的节奏。
预测一下安博的未来。
个人认为,安博在受伤严重的情况下,再也不能也经不起大的动荡。“治大国若烹小鲜”,频繁的诉讼和争斗对于公司是不可弥补的损害,危机时刻的换帅更是大忌,本着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的原则,越是权力方,越应该放下姿态,以最大的责任心与各方探讨对于公司未来有利的发展思路和方案。
如果诉讼中止,安博在完成内部审计的前提下,重新恢复交易,是对于各方面最满意的方案,也符合各方面的根本利益。而安博的业务在重新整顿后,必然会呈现出触底反弹的态势。但是,如果临时清盘人的托管迟迟不结束,事情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教育行业的人,本人对于安博的模式极有兴趣。安博教育的发展道路有其独到性,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们希望,安博能够在这次风波中挺住、站起来、继续前行。 |
|
|
|
【对“安博教育被不断唱衰,虚假收购调查一年仍无结果”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