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网讯 “生物质能源拥有可再生、低污染、总量十分丰富的特点,在相关技术上有一定经验的积累,加之政策上的扶持力度增强,其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有望成为新能源产业中的后起之秀。”北京贝斯投资证券分析师李智刚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生物质能展览会后如此点评。
此次展览会产品不仅包括生物质能发电设备;沼气技术及沼气工程设备;燃气发电及动力机械;生物质固体颗粒燃料压缩成型设备;生物质收获机械、生物质锅炉、气化装置等,还集中展示了我国近年来在生物质能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生物质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13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3000万千瓦,在2010年底550万千瓦的基础上分别增长1.36倍和4.45倍。规划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将新增投资1400亿元。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150万吨。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进入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
“以美国、欧盟、巴西等为首的许多国家地区,已经掀起了以纤维素生物液体燃料、微藻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等为主流的新一代生物燃料技术的研发热潮,并占据了产业发展先机。”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表示。
“在当前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石油出现结构性短缺、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发展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需求。”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副局长苏荣辉在报告中说,“如果将我国50%废弃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就可减少30%石油进口,减排2.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缓解石油供需矛盾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据悉,中国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建立了兆瓦级沼气发电、万吨级生物柴油、千吨级纤维素乙醇及气化合成燃料示范工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制定了生物质能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生物质能在能源体系的地位。尽管全球生物质能源发展方兴未艾,新技术也相继出现,但不可否认在生物质产业体系、技术路线、配套政策、相关生产设备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障碍。对于生物质能源的环境友好和利用潜力仍存在很多争议。事实上,生物质液体燃料的研发,寻找合适的材料是最困难的事情。
致力于生物柴油生产的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庆平说:“2003年,国内企业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自那时起,我国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历程就十分曲折。现存的生物柴油生产线也基本是以废弃油脂为原料,难以长期维系。”曾庆平坦言,“长期、大规模生产生物柴油,要依靠木本油料植物种子和海洋藻类植物等新原料,这就需要科技界与企业界通力合作。”
对这一点,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所长吕雪峰深有同感:“目前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原料。”近年来,中科院在20家研究所对生物质能源的研发进行了布局,学科方向覆盖生物质能源创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形成了互补性强、先导性强的合作格局,并与波音、壳牌、中石化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在微藻燃料和纤维素生物醇等领域开展了合作。
而我国一些公司致力于产业实践,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龙力生物公司利用微生物对纤维素进行糖化、发酵,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投入产出合理,木质素残渣燃料后产生的能量与投入能量相当。此外,公司以玉米芯、秸秆等物质作为原料生产两代燃料乙醇,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保持年内碳平衡。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逐渐成熟,涉及生物燃料研究与生产的公司将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原标题 生物质能源“生”出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