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产业产业承接要突出研发环节 |
2013-04-19 14:16 作者:吴安 来源:硅谷网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硅谷网4月19日讯 两江新区成立三年来,借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平台优势,大规模承接国际国内制造业转移,汽车制造集群效应明显,2012年产值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三;计算机制造业从无到有,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产值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由小到大,产值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轨道车辆、通用航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触摸屏、新能源、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业项目纷纷签约、落地或投产,储备了巨大的产能。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从国际经验看,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是典型的候鸟型产业,其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劳动力成本等,当这种成本优势消失的时候,产业将会面临再次转移,如果承接的仅仅是加工环节,就会因此陷入产业空心化的境地;同时,由于其属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收益。因此在产业承接中,更要注重研发环节的承接。
从2007年中美投入产出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产业附加值率低,如美国电脑和电子产品增加值率37.7%,我国相对应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率仅16.53%;美国电气设备,器具和部件增加值率47.17%,我国相对应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17.04%。究其根本在于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价值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加工性质十分突出。而从重庆的现实看,前述两行业也是近些年产业承接力度大的产业,电子通讯产业主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2012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占比高达88.97%(全国74.26%),其中计算机制造占98.02%(全国91.32%);电气机械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012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占比仅为9.43%。而我市这两个产业相对东部来说加工性质更加明显,研发投入极其不足,以2011年为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D全时当量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重庆仅为1.04%,约为全国平均水平(3.88%)的四分之一;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重庆仅为0.12%,不到全国(1.48%)的十分之一;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主营收入比重,重庆仅为0.25%,约为全国(1.95%)八分之一。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R&D全时当量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重庆1.73%,约为全国(3.42%)的一半;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重庆仅为0.4%,约为全国(1.24%)三分之一;新产品开发经费占主营收入比重,重庆仅为0.54%,约为全国(1.53%)三分之一。迄今为止,重庆这类行业主要承接的加工环节,核心技术掌握在转移地企业总部并由其输出,这是重庆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尽管研发及新产品开发投入低,新产品产值率高的重要原因,也许有较高的利润率,但却没有掌握主动权,当随着劳动力成本升高该产业就可能面临再次转移的境地。
从中央赋予两江新区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看,两江新区不仅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高端产业集群地,更要占据产业的高端,从价值链角度看,占据产业高端尤为重要,这不仅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掌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这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这就需要两江新区在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其研发环节,形成我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基地,不仅向重庆及西部地区辐射产业,更要扩散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西部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开放引领作用、创新示范作用,才可能真正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引擎。
为此,两江新区要优化平台、环境建设,花大力气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一是建设研发中心集中集聚区,按国际水平和标准来规划、建设两江新区30平方公里的科技研发规划用地,创造亲近自然、适于创造的环境,并且在食、住、行等方面完善配套,争取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产业研发基地。二是优化人才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顶尖研发人才,积极培养本地化的研发人才;制定可操作的财税等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国内龙头企业培训本地雇员或给予本地雇员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本地化的研发人才集聚优势。三是推动产、学、研体制创新,推动长安等本地企业、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我市高校与跨国公司、国内龙头企业在两江新区进行研发合作或合资,以更快的吸收其技术溢出效应。四是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和支持,对因建研发中心而购买或租用的土地给予优惠;对研发中心需要的进口设备和配件、材料给予免税。五是设立专门的研发投资的管理部门,对国内外来两江新区进行的研发投资活动进行支持、协调。(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吴安) |
|
|
|
【对“两江新区产业产业承接要突出研发环节”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