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外景
作为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这一长盛不衰、大有可为的民间文化瑰宝,多年来却没有摆脱“小作坊”生产、“地摊式”经营、一乡一地各自为战的局面。这种现状虽然迟滞了剪纸“成气候”的步伐,却为酝酿更大的突破留下了空间。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本溪市以全面打造“中国剪纸之都”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剪纸文化为切入点带动本溪文化产业发展,博采众家之长,将剪纸从乡间请进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至此,剪纸这门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从农村汇聚城市,走上了集聚发展、产业化发展之路。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本溪选择剪纸,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实事求是的考量。
本溪乃文化大市,“本溪美术现象”全国瞩目,文化艺术人才层出不穷。这块灵秀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拥有如冯大中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艺术家,更有辽砚、农民版画、农民画基地、民间剪纸等一张张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名片。虽然坐拥如此多的优势资源,但全线出击显然既不现实也不高明,发展文化产业需要选准一个突破点。
本溪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剪纸。至今少说也有300多岁的本溪满族剪纸,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和兼容并蓄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近年来,本溪市委、市政府更是不断加大对满族剪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鼓励剪纸创作、开展剪纸培训、举办剪纸比赛,使剪纸文化在山城得到了广泛普及,并拥有了包括刘桂芝、马娇、王晓红等为代表的各流派剪纸人才400多人。
面对当前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百舸争流的现状,本溪的选择是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立足自身实际,走差异化道路,创新发展剪纸产业。从而丰富文化产业结构,突出本溪城市品牌,形成重点明确、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用小剪纸带动大产业!
今年8月,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本溪市决定建立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此发挥其集聚和示范作用,让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真正走入大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本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剪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要占领产业高地,建设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并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建设。为此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梅玉良带队赴剪纸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制定剪纸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根据扶持政策,本溪对入驻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企业或工商户三年内免收一切规费;对符合条件的剪纸个体工商户、剪纸企业,在限额内免征增值税 (营业税);设立剪纸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把符合条件的剪纸从业人员纳入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对园区中符合条件的剪纸人才及企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专项借款资金支持、相关保险费用补助以及各项融资支持;组织园区剪纸企业和剪纸产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展销活动,每年组织一次高层次剪纸节庆活动,创造剪纸文化产业发展氛围等等,优惠政策还明确,凡涉及本溪市其他各项扶持政策条款的,按优惠政策执行。
“本溪速度”成就剪纸产业
剪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类别,融文化与加工于一体,具有低碳环保无污染、生产销售运输简便、创意附加值高、带动劳动力就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诸多优点,如果经营运作有方,势必产生良好的效益,对改善文化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拉动性。
为了有效抢占市场先机,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商圈效应,在建设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过程中,本溪市亮出了快节奏、高效率,园区的建设从起步之日起就进入了倒排工期的冲刺阶段。
8月10日,本溪市委书记冮瑞上午走访剪纸领军人才并座谈,中午实地考察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选址,下午召集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专题研究发展剪纸文化产业的具体细节。
8月上旬,经过大量比较选址,位于市中心区的并校后留存的新和小学被最终确定为园区。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平山区负责,8月中旬全面启动改造工程。与此同时,由一位市领导带队,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引进有实力的剪纸企业。
9月初,成立了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管委会负责推进相关工作。 9月上旬,市委宣传部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达成广泛合作意向,决定联合举办中国剪纸创意文化节,在园区挂全国剪纸艺术培训基地和中国剪纸艺术创意创作中心两块牌子,同时共同面向全国征集剪纸作品。
10月29日,首届中国剪纸创意文化节暨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揭牌仪式在本溪市隆重举行。园区吸引了来自河北、黑龙江、安徽以及本溪市的近30家剪纸企业入驻,其中剪纸创意生产企业9家,引进国内剪纸知名人才20余人。亲眼见证园区从梦想到现实的建设者们自豪地说:“不到三个月干出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速度体现工作力度,有这样的力度何愁剪纸产业不发展。 ”
为了科学挖掘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艺术金矿,充分发挥“剪纸之都”的积聚优势。本溪实行 “园区 工作室 绘画 剪纸”的模式,引入市内专业画家群体介入剪纸产品设计,发挥美术人才“智创”优势,规范本溪剪纸门类体系,细分“年节窗花、吉祥图案、民俗场景、套色剪纸、长卷剪纸、跨界剪纸、特色人物、历史传说、戏剧脸谱、中西神话、风光建筑、着名事件、抽象印象、本溪元素、立体剪纸”等剪纸题材,着重设计市场看好、易于携带和批量生产的主打产品,逐步开发全运会、辽宁14个城市经典风光、本溪名景、东北图腾、满韵风情和中西医药等针对性强的系列剪纸题材,开发镜框、集册、画轴、台历、明信片、信封邮票等多种规格样式,使本溪剪纸从目前的民间作品延伸为装潢饰品、生活用品、馈赠礼品、收藏精品,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吸引和加速东北地区剪纸产品的聚集、流通、贸易,实现对市内剪纸人才资源的整合和提升。
为“三都五城”加装创意引擎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一幅剪纸有一幅剪纸的特色。创作风格、技巧技法也许各有千秋,但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每一幅作品共同的内涵。这既是来自四面八方剪纸的小异和大同,也是本溪发展剪纸产业的初衷和愿景。
本溪城市发展目标是 “三都五城”:建设“钢都”、“药都”、“枫叶之都”,发展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更增添了其内涵上的丰厚度。近年来,本溪市围绕“文化强市”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扩大文化消费,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扩大总量、壮大存量、做强增量、提升质量,抓园区、抓项目、抓资本、抓人才,全力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其中,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度推动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发辽砚资源,建设完成辽砚文化产业园,推动“辽宁新四宝”辽砚产业跨越发展;开发版画、木雕、草编、铁艺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民间民俗工艺产业化;开发美术绘画资源,扩大“本溪美术现象”影响,正在全力推进铁刹山农民 “画家村”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市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本溪将助推剪纸跃出纸面,结合钢铁之都、医药之都、枫叶之都建设,在市内广场、公园、居民区设置富含剪纸元素的景观造型、剪纸雕塑、园林小品、剪纸文化墙、剪纸长廊等,特别是在建筑立面设计、颜色格调中融入剪纸符号,用剪纸风格装饰楼体、占据墙面、美化城市,丰厚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挥文学艺术界、社科理论界作用,开展与剪纸有关的理论宣讲、文艺创作,编辑普及型文丛,采取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本溪剪纸;依托精神文明创建、企业文化建设,将剪纸产业作为文化民生工程,纳入 “百姓讲坛”、“双进双建”、“城乡共建”等工作平台,推动剪纸走进生活、贴近群众,激发群众参与剪纸产业的热情,使剪纸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乐民产业。
梅玉良向记者介绍说,按照规划目标,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争取一年起步、两年发展、三年跨越,到十二五末期,形成剪纸研发销售、人才培养、创意创作等一条龙体系,创新剪纸技法和剪纸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剪纸文化与其他文化及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兼具南北两派剪纸元素的本溪剪纸独特风格,使本溪剪纸占据国内外市场一定份额,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东北剪纸文化产业交易集散中心,形成本溪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打造“剪纸文化之都”.
■记者直击
“副业”成事业
“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心情大不一样了! ”
11月28日,在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里,记者见到了本溪剪纸的代表人物刘桂芝。她把我们领到了位于产业园剪纸产品生产区二楼、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剪纸工作室。这是一间由教室改建而成的工作室,宽敞,温暖,墙上挂满了刘桂芝和她的弟子们创意制作的剪纸作品,7名学员围坐在两张操作台边,都屏息静气地在忙活着手里的剪纸活儿。刘桂芝一会儿给这个学员讲解要领,一会儿坐下来接听客户的电话,还不时要接待上门来求教、参观的客人,忙得不可开交。不过,这位老艺人却忙而不乱,精气神儿十足,动作充满弹性,眼角眉梢全是喜悦:“能有条件这么好的工作室,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儿,这些日子,再怎么忙活我都不觉得累! ”
目前,本溪剪纸有3名传承人比较突出,即以明山区刘桂芝为代表的传统派,以南芬区马娇为代表的创新派,以本溪县王晓红为代表的民俗派。作为其中传统派的“掌门人”,刘桂芝可以说对剪纸爱了一辈子。在自幼传统民间艺术的耳濡目染中,刘桂芝对民间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就了一双巧手。特别是在2004年退休后,剪纸成了刘桂芝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她购买了大量的剪纸书籍,认真研究开发剪纸作品,不断提高技艺,积极联系剪纸爱好者,相互切磋交流,结交的同道中人越来越多。这其中,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娃娃,她还应邀在本钢老年大学、辽东书画院、望溪公园文化沙龙等单位任剪纸课教师,跟她学习剪纸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是,不管刘桂芝们怎么努力扩大剪纸的影响力,也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剪纸的“非主流”地位。大部分人看待剪纸还是个“玩意儿”,消遣解闷儿,行!挣点小钱,行!把剪纸当成正经营生来干,别逗了!
不过,自从有了剪纸产业园,一切就不一样了。从剪纸园筹建之初,刘桂芝就“火”了,他们这些剪纸民间艺人得到了市里的特殊关爱和重视,从民间到官方,从边缘到主流,小打小闹的“小剪纸”大大方方上了“高台盘”.刘桂芝和她的同行们,平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剪纸工作室。更让艺人们备受鼓舞的是,条件这么优越的工作室还不用自己掏钱!根据产业园的扶持政策,本溪对入驻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企业或工商户三年内免收一切费用;对符合条件的剪纸个体工商户、剪纸企业,在限额内免征增值税(营业税);设立剪纸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把符合条件的剪纸从业人员纳入普惠制就业培训范围;对园区中符合条件的剪纸人才及企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专项借款资金支持、相关保险费用补助以及各项融资支持。
广阔的平台、给力的扶持政策不但引来了外地的知名剪纸艺人,也让本溪本地的剪纸艺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刘桂芝告诉我们:“老话常说‘货卖大堆儿',现在看还真是这样。自从大家伙儿搬进产业园聚到一块堆儿,来逛来买的人一天不断溜,这一个月卖的量比过去一年还多! ”
开设剪纸培训班
为发展本溪市剪纸产业,配合剪纸产业园建设,普及推广剪纸艺术,向剪纸园提供大量熟练的制作人才,从10月27日起,本溪市平山区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剪纸培训班,30名剪纸爱好者接受培训。
这次培训属免费公益性质,就连学习剪纸所需的纸张、剪刀、刻刀、蜡版和教材都是由主办方免费提供的。围绕本溪市建设“剪纸之都”这一重心工作,平山区调整工作重心,围绕剪纸开展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组织召开平山区第一期剪纸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亲临授课,为普及推广剪纸艺术,为本溪发展剪纸文化产业做好人才储备。记者 冯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