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36家休闲农业园区渐成规模 促农民增收 |
2012-11-10 17:33 作者:郭嘉轩 邵长春 来源:海南日报 HV: 编辑: 【搜索试试】
|
|
海南国际旅游岛启动建设近三年来,海南省休闲农业抓住机遇异军突起,在品牌建设、产业规划、创意产品开发等领域不断突破,探索出一条“以农为本,农旅结合,立足三农,产业联动”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136家园区渐成产业规模
万顷海水荡漾,四季椰风流韵。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而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更为休闲农业崛起拉开了跨越式发展的大幕。
——2009年7月,海南率先于全国各省市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为全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构保证。
——“双百”示范点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在33个高标准休闲农业项目被挂牌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基础上,提出到2013年在全省建成10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在今年已评定33家省级“休闲观光示范果园”的基础上,到2015年建成100家省级”休闲观光示范果园”。以高标准示范基地为龙头辐射周边休闲农业发展。
——在全国乡村旅游创意精品大赛、全国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评选、国家星级企业(园区)评定等领域,实现诸多突破,摘取了多项“国字号”奖项。
——海口、三亚、琼海等市县30个自驾营地建设快速推进。今年黄金周期间,三亚试水开放的4个自驾露营地引起全国关注。
——海口休闲农业示范带初具雏形,琼山的“百里乡村游长廊”渐成产业规模。
据统计,经过近3年的发展,目前全省休闲农业园区已达l36家(农户经营的“农家乐”不在其内),直接从业人员9000人,带动农户1.3万户;园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7550元,远远高于当地农业人均收入;休闲农业园区年经营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59%。年接待旅游者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3%。
“慢旅游”须依托“真农业”
在目睹了黄金周各景点拥堵不堪的景象后,海口市民刘军决定今年春节不出岛,就约几家朋友去郊区的龙鳞村农家乐玩几天。“在‘海口最美农村’住几天,吃饭、喝茶、爬山、骑车,大人小孩都可以参与,这样的‘慢’旅游,比去景区凑热闹舒服多了。”
刘军口中的龙鳞村,距离海口市区48公里。这个曾经隐没在深山的小村庄,如今已变成城里人的休闲胜地,今年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而“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就是推动这个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推手。
2010年,龙鳞村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基础上,村民集资入股11.8万元成立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开发出垂钓、热带水果采摘、种植、绿岛骑行等乡村旅游项目。“海口最美乡村”的口碑传出后,游客纷至沓来,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
合作社负责人唐吉告诉记者,村里本来就有橡胶、胡椒、香蕉、荔枝、槟榔种植等产业基础,休闲旅游开展后,更为村民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收入。
“只有在‘真’农业中,才能产生有生命力的休闲农业,”省休闲农业发展局局长陈良告诉记者,“龙鳞村所有的农家乐项目都根植于当地真实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基础,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那种盆景摆设式的休闲农业,可能会风光一时,但难有持久的吸引力。真正推动农村“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改善的模式,这才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接二连三”助力三农
陈良认为,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是第二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由“农业+旅游”共同孵化的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个‘承一接二连三’的产业。它对推动海南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都起到积极作用。
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150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7亿人次,农家乐达150万家,带动了2000万农民受益。然而,相对于内地近30年的发展历程,海南的休闲农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采访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局总策划师雷庆海等专家认为,受起步晚、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目前海南省休闲农业产业尚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布局简单雷同,项目内容单一,绝大多数以就餐、钓鱼和采摘为主,普遍缺乏创意和特色;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缺乏长远的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三是管理水平不高,相关行业性标准或规范缺乏,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不到位,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按照规划,到2015年底,海南省乡村旅游每年将接待中外游客1500万人次以上,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每年新增直接就业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5万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海南的休闲农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转型期,在以上诸多待解难题面前,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统筹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记者 郭嘉轩 邵长春)
|
|
|
|
【对“海南136家休闲农业园区渐成规模 促农民增收”发布评论】 |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本网站部分投稿来源于“网友”,涉及投资、理财、消费等内容,请亲们反复甄别,切勿轻信。本网站部分由赞助商提供的内容属于【广告】性质,仅供阅读,不构成具体实施建议,请谨慎对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② 内容来源注明“硅谷网”及其相关称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需经本网站许可方可复制或转载,并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硅谷网】或对应来源,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注明来源为各大报纸、杂志、网站及其他媒体的文章,文章原作者享有著作权,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④ 本网站不对非自身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作担保。若硅谷网因为自身和转载内容,涉及到侵权、违法等问题,请有关单位或个人速与本网站取得联系(联系电话:01057255600),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