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2M电商平台“必要商城”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联合眼镜巨头法国依视路集团耗时两年,破解了“手机验光技术”,将颠覆传统眼镜验光行业。
这一“黑科技”引起了眼镜族广泛关注转发,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必要商城”随后发布声明称,该技术不是眼球验光,而是眼镜测光,只能读取用户佩戴镜片的数据。
宣传文章称,用户不用去眼镜店即可自助验光,进而绕开线下眼镜店,实现线上眼镜购买的闭环。
打开“必要”APP,按要求对着镜子给镜片拍照,度数、散光、轴位、瞳距等所有配镜数据即可被读取,随后生成验光单,“精准度高达95%”,“该技术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咨询同仁医院、北医三院等眼科专家,他们均表示这个技术理论上存在,但现实操作仍有距离。据悉,在验光精确度方面,目前业界要求是度数小于等于25度,瞳距小于等于1mm,散光小于等于25度,轴位小于等于1度。
同仁医院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同仁医院还没有此技术,这需要更多案例证明其可靠性、稳定性。多家眼镜店验光师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配镜仍需进行专业验光,否则会引起误差影响视力。
就此有网友提出质疑,手机验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验光,只能算作验光的一个小步骤“测光”,而这通过一台焦度计就可完成,而且有网友表示这个测试不稳定,存在较大误差。
“必要商城”发布宣传文章后不久,上海依视路光学有限公司也发布官方声明称:“依视路尊重一切基于坚实的科研结果的创新和相关宣传,反对任何以依视路名义进行的错误宣传,并保留进一步追诉的权力。”
对此,6月15日,“必要商城”发布声明称,该技术不是针对眼球验光,而是针对眼镜测光,读取用户所佩戴镜片的数据,作为再次购买的参考,不可作为矫正视力的依据。已将“手机眼镜验光”的说辞改为“眼镜测光”,并承认在宣传中“使用依视路集团的名义,并在文案、图片设计中传递了不准确信息”。
除了此次乌龙验光技术外,“必要商城”宣布上线AR购物体验技术,打开手机APP,用摄像头就可以将虚拟3D商品添加到自己镜头前的现实世界里。
“必要不只是卖货的,我们更是一家科技公司。”这是“必要商城”官方网站的一句介绍。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黑科技”或仅为营销噱头,引流客户。以上述“验光技术”为例,很多人现已无法打开页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亦向“必要商城”客服咨询,工作人员表示,确有很多人反映,无法实现应用。
有媒体报道,眼镜是现阶段商城在售的产品中销量位列第二的品类,2016年,“必要”眼镜销量约为60万副,人均眼镜消费量为3~4副。借助C2M模式,在平台上购买一副眼镜(包括镜架和镜片)在300元左右,低于线下门店费用。
必要CEO毕胜此前向媒体介绍,其采用C2M电商模式,能够省掉从制造商到用户过程中的库存、流通、经销、广告等多个加价环节,实现按需生产,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最终把商品价格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