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逾万家企业带头响应
“我们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生态的守护人。”
“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效益的增长,绝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追求发展。”
3月4日上午,中国联通广西公司视频会议室内,一场特殊的倡议活动正在进行。
主席台右侧,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红色签名板,上面的黄色大字极为醒目“坚决打赢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签名板前,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汤敏、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阳通等数十个行业协会、商会、企业负责人依次提笔,郑重签名。
同一时间,全区14个市、75个县分会场,逾万家企业纷纷响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共建美好生态家园”的倡议,承诺“坚决打赢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2月24日,广西出台《关于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定》后,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联合各有关行业协会、商会以及企业迅速行动,联合发出倡议,获得全区企业积极支持。
“‘浑水摸鱼’只会破坏游戏规则,产业只有加强规范才能持久健康发展。”汤敏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不断调整和行业准入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要立足、求生存、快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意识,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
“四个一批”:
防范环境风险定出时间表
作为经济“后进生”,广西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为实现绿色崛起,广西提出了“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战略新思维,全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与工业共处的和谐之路。
“十一五”以来,广西经济高位运行,去年成功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生态环境更是同步改善,“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成为广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但广西工业发展的任务依然很重。
“工业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不够强,更不够优。”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说,“尤其是产业,‘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两高一资’特点明显。”
“涉重金属企业和高排放企业是整治的重点。”该负责人介绍,今年起的4年之内,广西将采取措施对涉重金属企业和高排放企业实施分类管理,采取“四个一批”行动,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搬迁一批涉重金属和高排放企业(项目)进入园区,限期整改一批存在问题的涉重金属和高排放企业(项目),推进一批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加快我区涉重金属产业和高排放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及改造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从根本上提高防范环境风险水平。
“到2012年底,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手续完备的涉重金属企业必须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所有涉重金属企业依照《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完成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到2015年底,所有涉重金属企业的资源产出、土地集约利用、资源消耗、废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主要指标,必须达到地方标准所确定的二级以上考核指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高排放企业污染源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项目审批:
门槛提高
对涉重金属产业和高排放产业,审批门槛更高。
“过去的相关项目,只要达标,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就能按权限审批、核准或备案,各市甚至县,都有项目审批权。”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决定》规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允许类的涉重金属和高排放高耗能的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必须一律上报自治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审查,审查通过的,方由各级投资主管部门按权限审批、核准或备案。非国家鼓励或允许的,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
“新规定出台后,各市县的相关项目审批门槛更高,只要不符合规定的,一律免谈。”
企业布局:
向工业园区集中
长期以来,广西企业布局星星点点,我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后,企业逐渐向工业园区集中,但仍难改星罗棋布的旧貌。
“为防范环境风险,必须狠下重手。”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人员介绍,今后,凡设在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近郊,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电子等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存在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的涉重金属企业和高排放企业及生产装备一律要求搬迁。
“要限期迁入工业园区。到期没有完成的,坚决依法关闭。对于落后的产能,将按规定予以淘汰。”
技术改造: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广西资源丰富,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响了一批产业和产品。
但受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手段、管理水平的限制,部分资源型企业没能物尽所用,耗掉了能源,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装备水平、生产工艺,不仅能减轻环境风险,还能帮助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制糖业就是其中的典范。通过持续的技改和发展循环经济,广西制糖企业多项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全国顶呱呱,一根甘蔗能“吃干榨尽”,曾经的工业“污染大户”华丽变身“环保标兵”。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对属于国家限制类的企业(项目),将按照要求进行整改,鼓励扶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着力提高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制革、铅蓄电池、电镀、造纸、淀粉、化工、再生资源利用等高排放企业的污染源治理水平,对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造纸、制糖、水泥等行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清洁生产。
加快联合重组步伐。支持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对能耗、污染物排放、安全等达不到国家鼓励类标准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实施技术改造。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莫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