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这段时间有点火。一方面因为在其官方程序中植入恶意代码而被国际老牌安全厂商俄罗斯卡巴斯基做实,且在此之前已被谷歌下架。据网络所述这个恶意代码会利用已知的安卓漏洞提权,下载、执行额外的恶意操作。在 Github上有人还公布了此恶意行为报告的PDF版本。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最近发生的商家“炸店”事件。看了下相关吐槽,大概就是商家不满意拼多多在后台设置了“仅退款”这个功能,而向拼多多采取了过激的恶意商业行为。
对此,拼多多店小二在朋友圈发了两个非官方说明。即继3月29日拼多多小二在朋友圈怒斥恶意“炸店”事件、直陈“破坏别人并不会让你变好”之后,4月3日,拼多多小二再次发布朋友圈表示,那种把“炸店”原因归咎于平台“仅退款”规则的说法,是用来掩盖“炸店”势力真实意图的拙劣借口,平台绝不屈服于任何网络黑恶势力,并将继续与广大商家一起坚定的站在消费者一边。
公关这个事情,站在“维护消费者利益”这个角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比如之前的 3Q 大战,笔者至今还历历在目。
站群模式 强覆盖利己传播
昨天开始,一篇关于拼多多正向的稿子在微信平台上几乎刷屏了,标题为《都炸店了,拼多多还在坚持什么》。我看大部分老铁们在朋友圈都进行了转发,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面积较广。
随后身边好多自媒体人也加入了这个传播的队伍中来,在各自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转载了这篇刷屏的文章。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了之前某次拼多多发布财报时,好多自媒体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发布了同一篇关于拼多多财报的宣传通稿。
通过“站群模式”在舆论圈进行大面积覆盖同一篇正向利己稿件,这种广撒网的形式确实有点屡试不爽。利用资本的力量进行商业公关,这种模式简单而又粗暴,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是不是构成操控舆论,误导市场走向,这个需要相关部门调查取证。
占据道德制高点:一切都是为了消费者
除此之外,“这一切都是竞对的阴谋,我是受害者”。通过营造自己是受害者来博取大众的同情,但凡出现负面,蒙着眼都说是竞争对手搞的鬼。这种公关转嫁策略一方面可以博取市场的同情心,另一方面可以把自己遭遇的舆论围剿转移到它人身上。
无论是拼多多小二的非官方发言还是这两天出现的第三方自媒体人发的所谓对“炸店事件”的解读文章,似乎都把“炸店”矛头指向了扰乱市场正常运营环境的那只“罪恶之手”,但这个手是谁?有什么证据会证明这个猜想?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确切的官方证据。
对一家公司而言,负面舆情基本上一个礼拜就会慢慢降低消失了。但是拼多多因为在官方程序中涉嫌植入恶意代码而被谷歌下架、遭受中小商家“炸店”等连续事件,使得舆论热度一直呈现横盘之势。
旁敲侧击带情绪节奏,把受害者形象放大在媒体的聚光镜下,此为我认为的第二步公关策略。
侵犯消费者隐私却又说为了消费者
纵观“炸店事件”,拼多多一直对外传播的点在于“一切都是为了消费者”。这种出发点没错。但是在因植入恶意代码被谷歌下架,被国外媒体爆料利用恶意代码提权侵入消费者手机,恶意进行隐私数据收集并实现商业变现。这种将消费者视作傻瓜的丑恶行径与“炸店事件”官方倡导的“一切为了消费者”对立来看,一切都是多么的可笑。
对于企业来说,面对危机事件时,并不是生拉硬搬套用公关格式,稍微利用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说围观者笑之,操盘者意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