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腾讯出行上线“新冠防护药物公益互助小程序”(下称“互助小程序”),引发朋友圈、社群刷屏。
次日中午,腾讯发文称,该互助小程序由腾讯出行与腾讯地图开发,旨在“无药人群”与“有药人群”中建立联系。
《橡果商业》发现,以武汉为例,互助小程序在上线后的几个小时内,求助、帮助信息就破百条。
求助药品以抗原自测盒及布洛芬、对乙烯氨基酚等退烧、化痰、镇咳药物为主。
一种“温格式”的实践社区(Communities of Practice)被腾讯建立:
自觉、热情、具有奉献精神是参与者的特点,他们通过共同实践,来达到自我身份认同。
不过公益之外,互助小程序里腾讯还藏有一层商业目的:
腾讯在为旗下聚合打车平台腾讯出行引流。
#1
腾讯做公益背后
给打车业务拉新
在腾讯互助小程序上线前,一些人在互联网上被称作“药神”,他们的故事也通过一张截图、一段视频在互联网中流传。
12月以来以来,各地疫情政策调整,新冠患者暴增,退烧药、抗原检测盒告急。
在天津,一辆豪车停在儿童医院门口,免费发放儿童退烧药。
在后续的互联网传播中,“豪车药神”的故事又被渲染了一些“侠义”精神:
据说车主联系一名药贩子,将所有儿童退烧药高价购买后,把药贩子扭送到派出所。
最近一条登上热搜的“药神”,是一辆游荡山东临沂街头的私家车:
沿路免费赠送布洛芬,有受助者朝车窗扔下两包中华烟后逃之夭夭。
互助小程序更像是“药神之家”。
互联网大厂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大家成为“药神”的成本,让“奉献”变得安全、可靠。
互助小程序也在不断迭代。
12月21日下午,《橡果商业》发现互助小程序加强了药品审核与隐私保护:
想分享药品需填写药品来源渠道;求助人与帮助者的地址、联系方式也被隐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公益之外,腾讯真实目的,是想为聚合打车业务拉新:
《橡果商业》发现,只要点击互助小程序首页按钮,就会跳转至腾讯旗下腾讯出行的打车、代驾页面。
互助小程序破圈,标志着腾讯出行切入聚合打车行业的“打法”换了,不再纠结腾讯地图,而是祭出了“流量大杀器”——微信小程序。
#2
腾讯出行破局
地图成“弃儿”,小程序抢流量
腾讯出行最早搭载于腾讯地图上,类似高德地图:
在地图App界面,就可一键呼叫不同公司网约车。
但不同于高德地图的高 MAU(月活),腾讯地图少得可怜。
今年10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地图导航类App中高德地图MAU高达0.924亿。
反观腾讯地图MAU仅有535万。
高德地图基于其极高的 MAU(月活),迅速成为聚合打车“一哥”,腾讯地图却成为“弃儿”。
10月12日,腾讯地图官网宣布,腾讯地图PC端将于11月11日停止服务,用户可以下载腾讯地图APP使用。
这或许是互助小程序出现的原因:
“迟到”的腾讯不想在地图业务再浪费时间,进而祭出“流量大杀器”——微信小程序。
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聚合打车就是流量生意:
“中间商”聚合打车不用自己找司机,只需要合作其他网约车公司;只要找到顾客,进行“撮合”,就有钱赚。
以腾讯出行为例,目前可同时呼叫数十种网约车,如阳光出行、滴滴打车、T3出行等。
高德地图也在今年9月告诉行业,聚合打车有多赚钱。
据媒体披露,高德地图会抽走乘客实付金额9%至12%;且高德地图已经在盈利。
不止高德地图在赚钱,整个行业在网约车领域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在今年8月首次公布了聚合打车平台数据。
今年7月至10月,聚合平台的订单数分别为1.53亿单、1.67亿单、1.35亿单、1.41亿单,占当月网约车总订单数的22%、24%、24%、25%。
腾讯曾将聚合打车的希望寄托于滴滴打车,但滴滴打车近两年“自身难保”。
互助小程序的成功,或许将是腾讯“称霸”聚合打车行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