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肥沃的草地上,一匹狼正在悠悠地吃草,正当大家在想:狼为什么会吃草呢?这时候,其他的羊开始慢慢地走近这匹狼,抢占狼所在的肥沃草地,这只狼也只是抬头看了看,毫无办法,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这匹“狼”原来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
这只披着狼皮的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拼多多。
3月17日晚间消息,拼多多公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与此同时,拼多多董事长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任董事长,由联合创始人、现任CEO陈磊接棒。同时,拼多多披露了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65.477亿元,同比增长146%,全年实现营收594.92亿元,同比增长97%。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7.884亿,首次超过阿里巴巴。
拼多多仅用了五年时间就成为继淘宝、京东后的第三大购物平台。正因如此,拔地而起的拼多多一度被贴上“中国电商界最大黑马”、“最有可能撼动淘宝地位的电商平台”、“迟早拿下中国电商平台的头把交椅”等标签。
在笔者看来,这些标签都是拼多多的“狼皮”,看似很厉害,实则不然。同时,黄铮的卸任也带给了拼多多很多不确定性。
低价格是电商平台的立足之本吗?
不知今年的315晚会大家看了没有?在评论区,呼吁拼多多、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上榜的呼声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都是它们竞品的水军所为么?
坦率地说,拼多多能如此快速地崛起,价格因素是其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拼多多要求入驻商家的商品价格要明显低于其他电商平台,虽然拼多多是C2B的拼团模式,和亲朋好友拼团购买商品,可以把商品价格降低,但部分商家的利润却无法保证,于是很容易出现另一种情况:部分商家会出售一些假冒伪劣或者打质量擦边球的商品,造成纠纷不断,从而导致了大家对拼多多的最初印象——“便宜”+“假货”。
显然,拼多多曾经为追求快速发展,忽略了最基本的商业原则——诚信。对此,很多业内人士都有很深刻的印象,拼多多产品页面上夸张的文字渲染、精心修过的图片、异常低廉的价格都在吸引着顾客购买,这几乎成为了一种“风格”但当顾客收到实物后,他们很多时候并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当然,“货不对板”几乎是所有电商平台的通病,因此,商品审核也成为所有电商平台都应该加强的短板。
鉴于这些弊病,拼多多在近几年明显加大了对于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努力改善品牌形象,但似乎力度还远远不够。
以化妆品领域为例,我随意找了拼多多上的几个化妆品品牌,在正规的国家药品监督局官网上查询了一下,看它们是否进行了备案。有下图为证:
本次我共查询了7个品牌,其中有3个根本查询不到。当然,如百雀羚这类耳熟能详的品牌根本没有必要查。所以,这次查询的商品是明显价格低廉且没有听过的品牌,经过查证,发现低价格品牌的命中率确实高。在消费者看来,很明显的一个道理是:价格低廉并不能意味着这个商品可以是三无产品,价格低廉更不能成为产品质量差的理由。
相信更多拼多多的用户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购买,根本需求是“物美价廉”,而不是单纯的“价廉”。
而在图书出版领域,拼多多也因盗版图书的屡屡曝光,侵犯了某些业内人士的权益。
据悉,YOUNG财经近日在拼多多上采购了1000本书,实际送到574本。经过多方鉴别发现盗版书507本。
YOUNG财经表示:“我们发起了跟店铺客服、平台方客服的投诉,店铺大多并不承认,以‘不喜欢可退货’等结束对话;平台方客服则告知我们:盗版书不是假货。面对大量的侵权的存在,拼多多客服的这番言论显然并不符合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更不符合广大消费者的期待。如果拼多多称没有能力做出检查,完全可以停掉售书业务。”对此,笔者表示赞同。
无独有偶,早在2018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就在其新浪微博上展示了拼多多对其作品的盗版侵权证据。
同年,果麦文化传媒董事长路金波也在其个人微博上表达了对拼多多售卖盗版书的不满。
知情人士表示:拼多多的运营模式对生产商利润率的倾轧,导致了出版商只能降低质量来保证其利润。
我们不禁要问:拼多多为什么能创造“商业奇迹”?难道只是因为追求低价格而对假冒伪劣商品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电商平台能不能把好关,让消费者少交智商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节油器、节电器和手机信号增强贴这三款“神器”?
很多节油器商家宣称自己可以节油35%,一箱油多跑11公里。而稍微懂点汽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就是在彻头彻尾的忽悠人。早在2007年央视就揭露过节油器的骗局。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名为“世能SOLAVITE”的汽车节油器号称能够节省汽油35%还多,并行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
就此有媒体记者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节油器的真实出身是巴西出产的一种普通节流阀门,这种节流阀门是1935年,也就是70多年前发明的,主要用于供水处理、锅炉和供暖、制冷和热交换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有一定清除或预防碳酸钙、二氧化硅等在水管壁形成附着物的作用。而没有任何关于节油功能的介绍。进口到我国后,被包装成美国进口的节油器,接着又伪造了检验报告,拍摄虚假的所谓实车实验进行宣传。
简单而言,所谓的节油器其实是70多年前发明的节流阀门。
直到现在,笔者在拼多多上依然能够搜到节油器,销量也好得惊人。
有趣的是,我们在淘宝上也可以搜到相关节油器产品,笔者甚至怀疑其背后是同一商家。
此外,号称能“节电30%~50%”的节电器,同样也被央视的《生活提示》栏目通过实验证明,节电器在实际和原理上都不能“节电”,它的功能只能减少电压电流的冲击,很多不良商家还会用电阻充当节电器,使其降低电压从而“降低功耗”,长期在不正常的电压下工作,或许会对该电器的安全、寿命、效率有不利影响。
可笑的是,“节电器”在拼多多上的销量也非常高,经常是单品“10万+”的状态。
下图为在淘宝上搜到的“节电器”产品。
被列为三款“神器”之一的“手机信号增强贴”和前面两款产品一样神奇,商家宣称自己采用“双芯片”加粗天线,所有手机都能使用,安装前没有信号,安装后一秒爆满。
而在央视节目中,专家曾经通过专业检测,发现这些“信号增强贴”均无信号增强的作用,而且采用金属材质的增强贴,反而会阻碍手机信号。
专家认为,“手机信号增强贴”既无电力驱动,也没有和手机内置天线连接,因此是不可能隔空增强信号的。
不出意外,“手机信号增强贴”在拼多多上依然非常受欢迎。有图有真相。
淘宝上的手机信号增强贴。
奇怪的是,即使央视一次次撕开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面具,但这些商品非但没被下架,在拼多多上销量依然惊人。
我们不禁要问:平台难道成了这些假冒伪劣商品的保护伞?拼多多和淘宝等电商平台对商品审核管理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何在?
很明显,在审核这一环节,电商平台都有缺失,从而滋生了不良商家从中攫取暴利的机会。“10万+”的销量和数量众多的“好评”让消费者不自觉地中了商家的圈套,电商平台一味放任这些“收高额智商税”的商品大量存在,无疑成为了不法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帮凶。
面对病毒式营销,网民们可没有“电子疫苗”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的《2020年第3季度垃圾信息投诉情况盘点》报告指出,在发送垃圾短信方面,拼多多、中国平安、平安银行连续多个季度被投诉量排名居前。实在没想到的是,零售业的短信推销都堪比金融行业了,不得不说,拼多多在这方面是真的很“努力”。
众所皆知,拼多多和腾讯之间存在的投资关系,于是我们使用微信的时候,目之所及的地方往往都能看到拼多多的影子,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有人形容它是阴魂不散,无处不在。
你以为不玩微信就看不到它了吗?不!这种引导式跳转的广告在各大知名APP上也随处可见。
看到如此有诱惑力的广告,试问谁能经得住呢?用户的手指基本上是本能地点开“存入微信零钱”。
接下来,你就会成为拼多多的“营销部门员工”,大概率还是义务无偿的。
当第一次点开这个红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只剩下0.04元就可以拿到200元了,“找4个朋友助力,每次助力一分钱,怎么也能成功了。”这样的想法马上在我们的心头熊熊燃起。
然而,更多用户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这本来就是一个浪费时间精力且影响心情的心理游戏。
当然,我们相信,总会有一些极其有耐力、本着跟它死磕到底的朋友最终可以拿到现金,但也有用户成功之后,却发现拿到的不是现金,而是两张满1000减50的券。
请不要觉得委屈,因为人家已经在规则界面说了,“现金提现后大多数情况下会以微信打款的形式放到微信零钱用户中,少数情况下会发放无门槛红包或满减券”。在人家的想法里,绝对没有只想让用户免费给自己拉新而并不想兑现现金的意思哦~
拼多多的病毒式裂变营销玩得真是溜。本想薅平台羊毛的用户,却被平台撸光了人脉。
虽偏居一隅,凭何守住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正是因为其对服务目标的精准定位、眼光毒辣才造就了今天的地位。
但我们同时也应思考,当其他的“羊”同样发现了这片草地,开始来吃草时,拼多多应该做些什么?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仍旧是手法低劣的病毒式营销吗?
在笔者看来,在如今这个阶段,拼多多不应该再把精力投入到“多多果园,多多爱消除,多多赚大钱,天天领现金”这些拉新手段上了。而是应该把如何实现客户体验升级、如何维持客群粘性以及优化商户的选择作为拼多多的工作重点。
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用户在性价比方面的刚性需求终究会逐渐减弱,“有没有”会变成“好不好”,价格从来不会成为成熟市场的绝对优势。用户自身的需求和购买力都在逐渐升级,未来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品质及附加价值。
笔者认为,拼多多未来需要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完成自我品牌转型,摆脱低端伪劣的旧有标签。
虽然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这么多毛病,但是我们也发现:拼多多如今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邀请大牌入驻,并在平台有意识地出售一些高端的产品。
2020年7月21日,拼多多把特斯拉Model 3放进了自己的“万人团活动”,每辆车补贴2万元。但特斯拉随后曾经突兀地发表声明称“跟拼多多没有任何合作”。即便是付了款的用户去找特斯拉提车,结果也被断然拒绝。
虽然后续三方之间做了一些相对妥善的处理,但不论此事件孰错孰对,其背后都透露出了一些潜台词——部分品牌并不想牺牲自己的品牌调性及销售模式,心甘情愿地愿意为拼多多的借力营销提供一些方便,拼多多这种以渠道身份触动品牌商价格体系的做法遭到了后者的坚决阻击。
与此同时,拼多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满足客户对于性价比的追求,还有用户对服务方面的需求提升,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建立全方面的服务体系、如何拓展新业务是拼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拼多多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诸多努力,比如成立“多多买菜”进军社区团购市场。然而不幸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到拼多多社区团购业务的,居然是去年底的一条《拼多多23岁员工猝死》的新闻。
据了解,这名员工隶属于拼多多新成立的社区团购部门,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在下班后意外去世。
拼多多在社区团购方面的努力,反而变成了拼多多的“原罪”。
笔者认为,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良药,这句话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现在的拼多多。拼多多需要做的是更认真地审视自身问题,脚踏实地地解决自身问题,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良性生态圈。如果拼多多仍然沉浸在“5年做到电商巨头”的得意中,继续享受腾讯为之带来的关联便利,继续维持垃圾式投放、病毒式营销的老套路,它所即将面临的,或许就是一座即将失去的荆州城池。
正如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所说,“新世界,新物种一定会出现。”
拼多多如何来应对它们的出现?
要知道,披着狼皮的羊是吓不走它们的······原标题:没了黄铮,拼多多到底还能“拼”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