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专业同传人员Bell Wang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揭露科大讯飞AI造假的文章。揭露了科大讯飞的“智能翻译”,其实是由专业翻译员输出内容,然后把包含各种错误的语音识别文本用机器人读,装作AI智能翻译的样子来欺瞒众人。这种造假AI的行为,被业内人士和网友批为“科技届耻辱”。
面对AI造假“实锤”打脸,科大讯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股价也于9月25日开盘后大跌6.2%。截至2018年9月25日,科大讯飞报收股价为28.93元,市值在近10个月中蒸发了456.92亿元。
吹破伪AI 更吹破股市泡沫
在Bell Wang爆料科大讯飞造假的同时,一些同行也纷纷跳出来爆料自己的经历。新浪微博用户“同声翻译靳萌”发博文称,之前有翻译公司找过他翻译讯飞的大会,但甲方(讯飞)要求不能说出是真人在翻译,否则就不要接。身为翻译人员,他对讯飞弄虚作假的行为很失望。“好好地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输出技术被用来弄虚作假,你们真是中国科技企业的耻辱。”
要知道,科大讯飞一直以来打的都是“人工智能”牌,其产品不仅号称具有“能听会说、能看会认”的超能力,还自排位为“稳居业界前列”。不成想,被专业翻译人员揭了老底。在大会直播首页标榜自己是“智能翻译”的科大讯飞,立即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曾经豪言壮语要抢翻译饭碗,现在却毫无技术真本事,全凭剽窃装大头。科大讯飞所谓“人工智能”实际有多鸡肋的讨论迅速发酵,关于其智能技术虚报、估值过高的质疑不绝于耳。
受丑闻影响,连日来,科大讯飞股价均遭遇不同程度下跌。就在丑闻曝光后的第二日清早,科大讯飞股票盘中跌幅达5%,主力资金净流入负6.43亿元。9月25日,科大讯飞又于开盘后大跌逾6%,早盘股价重挫,27万股东失血40亿。股价近十个月内跌幅高达65.3%,与三年内股价最高点74.26元相比,近500亿市值凭空蒸发。
技术、盈利进入天花板 “掩耳盗铃”终要现原形
尽管科大讯飞股东总数在连创历史新高,但持有科大讯飞的机构数量近两年却有所减少,机构兴趣已开始减弱。华尔街见闻统计,截至2018年年中,持有科大讯飞股票的机构数量仅剩191家,相比2015年年底的历史最高值直降29家。除持仓意愿下降外,机构甚至对前往科大讯飞调研也有些消极,2018年都过去了近3/4,科大讯飞却仅接待了3批次机构调研,合计调研机构数量不及去年全年总数的1/3。
分析科大讯飞于8月发布的2018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与32.1亿元的半年营业收入相比,2019.87万元的净利润着实差强人意,而这不多的净利润中,政府政策补助还占了34%,核算下来总利润仅能完成千万级别,同比下滑74.39%,科大讯飞的财务窘境一览无遗。
对此,科大讯飞习惯性地将锅甩给了“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表示是因为致力于用AI惠民所以导致了“费用成本增加”。然而,此次伪AI丑闻的事发,从侧面曝光了其自身主营业务造血能力同样后劲不足的真相。科大讯飞几乎投入整幅身家的产品,换来的却是机器复读的结果。
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技术为生的企业,最终还是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主营业务、提高技术硬实力才是长期发展之道,靠投机取巧和欺骗打擦边球,最终会和科大讯飞一样成为“科技届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