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研发队伍目前进入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时期,老将新军不断涌入,既有以谷歌、苹果、百度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有以通用、福特、大众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企业。从全球如火如荼的路测来看,自动驾驶落地似乎已经越来越近。
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杭州开始施行智能网联汽车的实施细则,成为了继北京、上海等地之外又一个正式开放自动驾驶路测的城市。而美国作为目前最为支持自动驾驶的国家之一,多个州市早已宣布开放路测,加州、内华达、匹兹堡、凤凰城等地,皆是自动驾驶路测的领头羊。
对于中国的自动驾驶路测规划,交通部发言人吴春耕曾指出“以创新为引领、以安全为前提,在封闭场地充分测试验证的基础上逐步开放公共道路测试,是自动驾驶技术走向应用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中国路测目前还存在一些待解决问题,如未有完整测试体系、已开放的道路和场景有限、法律法规标准待完善,但政府对此的态度可谓积极。
当政府与企业对于自动驾驶的态度及行动达成一致,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落地自动驾驶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从谷歌入华看行业现状
8月份中国自动驾驶圈内沸沸扬扬的一件大事,就是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进入中国。Google从2009年便已经开始自动驾驶项目,到现在已有九年左右时间。虽然目前自动驾驶汽车还未量产,但Waymo却并非“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代表。原因无他,只是自动驾驶并非一朝一夕或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完成
自动驾驶绝对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工程,涉及的技术极多。以软件应用层为例,传感器数据、环境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离线模块,每一项对于自动驾驶来说都必不可少,而其中各个部分的技术难度都不容小觑,研发其中部分技术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可谓已是极限。
而从安全性、可靠性乃至成本角度来说,自动驾驶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充足的自动驾驶路测数据,符合车规级标准的硬件设备,兼顾效果与成本的整体方案……从demo到量产,自动驾驶的这条路只有极少数公司能够完成。
因此,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开发自动驾驶也就格外重要。目前行业内主要有两大路径,一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升级做到高级别自动驾驶;另一类则是跳过部分阶段,实现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保守还是激进?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蓄势待发的中国自动驾驶
中国作为当仁不让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巨额的内外资本涌入其中,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大量技术专家归国和本土人才的崛起,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技术实力。政策+技术+资本,中国的自动驾驶俨然进入了蓄势待发之势。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这自动驾驶彻底大爆发的前夕,一些极具实力的企业已经就此涌出,而其中的一家公司——纽劢科技(Nullmax),便是一家近来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主打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并且重点面向中国市场开发解决方案,Nullmax的这套规划是它吸引众多关注的原因之一。在L5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还尚有一段时间的现状下,以其技术成熟的L3和L4为切入点来实现落地,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成立于硅谷、总部设在上海,Nullmax立足中国的理想与抱负同样可见一斑。
Nullmax在2017年时获得了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属于最早一批拿到该牌照的公司之一。长期积累的路测经验和在软件算法上的巨大优势,使其早早完成了夜间行驶、雨天行驶、大雾行驶、主动变道等多项功能的研发。在中国汽车行业目前少有企业可以提供完整自动驾驶方案的情况下,Nullmax通过专注技术研发和创新,实现了功能落地。
早前Nullmax的两位创始人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科技+汽车的跨行业融合团队让他们比其他企业更加懂车,而落地则是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经设立的目标,所以Nullmax自动驾驶方案的一大特色就是高落地性。而其嵌入式平台搭载车规级量产传感器的技术方案,兼具可靠性和成本优势,似乎也正好佐证了这一点。
自动驾驶不再遥远
虽然曾因一些负面事件短暂蒙上阴影,但自动驾驶可以切切实实提高出行安全和便利,真正解放司机的双手,已是行业普遍达成的共识。从最初的ADAS到接下来的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正一步步地由基础的辅助功能升级到完全由系统接管驾驶,打消消费者原本的观望和怀疑,真正地接受自动驾驶技术并且“敢开、敢坐”。
当政策、资本、技术等方面的阻碍开始慢慢消除之后,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接下来需要等待的或许就只是一个过程。不断地迭代技术,反复地路测和改良,持续地积累经验,等到时机成熟的那一刻,自动驾驶将会瓜熟蒂落般地进入现实生活。无论是谷歌、特斯拉这样的行业先驱,还是Nullmax这样的初创公司,都正在做着前期的技术研发和数据积累,为出行领域的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