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张一鸣发表了主题为“技术出海,建设全球创作与交流”的演讲。这个决定看似是在获得众多国内资本巨额资金支持之后,想要大力发展全球化市场布局。但是联想到今日头条正在承受的国内狂风暴雨般的舆论冲击,或许今日头条这是决心逃出国外,寻求生机。
然而转换阵营并不能解决企业经营漏洞,今日头条调头向外也不符合商业逻辑。其“全球用户统一”内容平台的天真想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下很难实现。那么张一鸣是否抱有经济利益之外的狼子野心呢?
海外不是法外 情急之下出昏招
多年来,今日头条凭借低俗内容在一个又一个行业的野蛮复制,以及对虚假广告的肆意放纵,取得了傲人的业绩增长,同时也带来了过高的欲望野心。前段时间从政府部门到央视一连串的曝光、约谈、甚至下架产品的责令,给今日头条造成近乎毁灭性打击,并为其今后发展埋下随时可能爆发的致命风险隐患。
如果今日头条出海是因为不适应国内监管的风险,那么面对海外的监管比国内更加严格的环境,今日头条将更加举步维艰。
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欧盟新的隐私法案即将生效,Facebook就因涉及数据隐私问题仍在接受调查,而今日头条早就被诟病存在隐私泄露问题;
在广告监管方面,国外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政策极为严厉,对于今日头条的虚假广告甚至“二跳”这种隐匿手段,绝不会姑息与容忍;
在版权方面,海外对专利知识产权、版权的保护从法律到执行都极为严格,若是严格剥离侵权内容,今日头条内容是否还有竞争力?个性化推荐之路是否还能走通?
至于头条系产品抖音上贩售的制造假化妆品教程、今日头条上遍布的低俗色情等擦边球内容,在海外更是会被人人喊打,尤其是欧美国家严格的内容分级制和对违法、邪典内容的零容忍,绝不是今日头条能用“技术”轻松忽悠过去的,今日头条的出走之举并不明智,恐怕是张一鸣被打压之后,情急之下祭出的一记“昏招”。
靠广告生存的今日头条 靠不住亚非拉
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出海并不是新话题,然而纵观成功者,多是免费工具型应用。而这些开发者在国内大都未取得和海外对等的成功。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与海外存在差异,国内已经存在的红海恰好是海外的蓝海,这些企业拿到的其实是别人不愿做的小蛋糕。
从商业模式上看,免费工具或者小成本的内容平台,只需要接入当地较为优势的程序广告平台,如Facebook等即可获得流量变现,这种方式显然不可能满足今日头条的胃口。但是如果建设直营团队,今日头条在熟悉的国内市场尚且需要高达一万人的臃肿审核组织,在错综复杂的海外市场,要投入的资源只会更大,人才更是瓶颈。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引以为傲的“非洲、俄罗斯、东南亚华人农户在头条号学农业技术”的案例,佐证其海外主要市场仍是亚非拉、华人受众,这些地区群体即便流量很多,但并不受主流广告主青睐,对于以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今日头条来说收益有限。
“全球用户统一”内容 今日头条有何居心
今日头条出海,意味着经营风险更高、经济收益更低,那今日头条到底为什么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尤其是在如今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的大背景下,居心难以揣测。
根据今日头条对自己海外业务的描述,今日头条如今已经成为海内外舆论的一片新的“接头地”,推动海外业务布局会更加接近张一鸣自述的“全球用户统一”的目标。然而一旦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环境,港独、台独分子也会闻讯而来,反华势力更会瞅准机会。
刚刚破获的郭文贵等人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案中,正是依托“全球用户统一”的某些海外网站大肆爆料,形成误导性舆论抹黑国家形象。而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事就可看出,海外存在大量对中国的偏见,相关话题具有强大的流量效应,通过“内核都是基于数据挖掘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海外产品,今日头条到底想做什么?
人民日报前几日刊文称“清醒认识网上舆论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而早在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今日头条作为聚集数亿中国用户的舆论平台,本来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如今今日头条放弃国内市场“西瓜”不要,偏要捡海外内容市场的“芝麻”,已经远非正常企业经营逻辑可以解释了。
我们不得不深思:如果今日头条跑了,张一鸣们将带回来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