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速发展经常会伴随腐败的滋生,这是整个互联网圈需要面对的问题。
看似无限风光的ofo,背后似乎隐忧重重。继创始团队被资本架空的消息传出之后,ofo内部贪腐的消息也甚嚣尘上。
员工曝内部大范围贪腐:高管吃空饷,拿回扣
近日,ofo内部员工在脉脉平台上公开吐槽,爆料公司管理极其混乱,运营人员虚报修车师傅人数贪腐几十万,这位实名认证为“ofo共享单车员工V”的网友爆料称ofo共享单车存在严重的内部管理问题,“小黄车也走不远的,商业模式是根本问题,内部从上到下混乱斗心机,做大了开始飘飘然。从来没有为用户考虑过,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可以贪几万,一个学校的运营都能贪几万十几万的。”而ofo公司总部却不进行调查处理,ofo员工对此表示出失望之情。
同时,在脉脉平台的匿名区,也有ofo员工爆料:在刚刚结束的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OFO创始人戴威已经被实质架空。他的继续露面,只是为了稳定市场对商业模式的信心。
从爆料信息来看,ofo内部贪腐的主要方式有两个——“吃空饷”、“吃回扣”。
“吃空饷”现象集中在线下运营业务领域。 据悉,ofo运维团队的招聘主要由区域运营专员负责,修车、摆车师傅都是由运营独立负责招聘和结算工资。由于区域经理全权负责招聘和发薪,所以想在这一项上贪污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向上级多上报5-6个修车师傅名额即可,每月就可以多拿两三万的费用,且上级不会追查。
而“吃回扣”的现象则体现在供应链端。 根据内部爆料称,ofo某城市的供应链被架空,在采购上做主的是维修仓库主管,因为供应商是自己的好友,就把十年前的旧胎当做新胎采购回来,并直接进行组装。
众所周知的是,小黄车的损毁率一直居高不下,此前曾被媒体爆出高达近40%左右。因损坏车辆不断变多,对修车工人的需求缺口也就越来越多,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需要多少修车师傅,这大概也给了ofo小黄车区域运营人员虚报人数贪腐的机会。
根据内部爆料称,ofo某城市的供应链被架空,在采购上做主的是维修仓库主管,因为供应商是自己的好友,就把十年前的旧胎当做新胎采购回来,并直接进行组装。
对于此爆料,ofo资深副总裁南楠也在其后回应:如果你真是一名有正义感的ofo员工,希望联系我,公司会认真处理你反馈的问题。
但随后,与南楠似乎相识的“尤二姐”就立即回应南楠,认为ofo实际的贪腐情况比爆料中更为严峻。
“(你)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城市或者某个城市(的问题),全国每个城市都是这样。还是应该花心思投入安装智能锁,花那么多钱到人上面,终将一层一层被拿掉。 ”
烧钱大战仍在继续,从缺科技含量、缺技术的ofo到最近其提出的“城市大共享”计划,这多次反映出戴威团队的战略构想已出现不足,低成本的快速扩张在表面看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它存在致命的缺陷。
“共享”单车走到今天,赛道中的每个选手都已经难对资本和用户讲出全新的故事。那么用户体验、现金流运转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ofo来说,“攘外必先安内”,想要维持第一梯队的地位,就得立刻处理那些在平台上“薅羊毛”的自家员工。
创始人被架空是大概率
关于创始人戴威被架空一说,看起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首先,金沙江、滴滴、经纬等同一阵营的资本入局,不太可能放任战斗经验值不高的初始创业者让ofo自生自灭,毕竟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更何况滴滴还有500亿美元的估值需要去维持,ofo不能拖滴滴后腿。并且在D轮融资之后,ofo创始人戴威在董事会的职位,从“执行董事长”变成了“董事长”,这一转变代表着戴威失去执行权。
同时,从ofo股权架构可以看出,戴威占股比为36.02%,滴滴占股比为25.32%,再加上经纬、金沙江、王刚等,本质上都属于滴滴系,他们股权加起来远超戴威,所以坊间传闻戴威被架空并非空穴来风。
另外,从滴滴接入ofo之后,许多敏感的行业内人都能够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同为出行业务,共享单车能够和滴滴原有业务打通,但业务的契合度和紧密程度也意味着,ofo很有必要纳入滴滴的体系。ofo董事会已经被滴滴系所掌控——而对于滴滴来说,将ofo完全纳入体系更符合业务发展需要,和程维所制定的“智慧交通”愿景。但这对于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团队来说,未来被架空或者离开,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ofo还只是接入滴滴,一旦ofo完全纳入滴滴后,滴滴的考虑更多得从整体出行生态出发制定战略,整合资源,完成ofo与公交出租的衔接。而对ofo来说,可能更多的考虑与对手之间的竞争。若在整体布局方面存在争议,且在ofo董事会事实上已经被滴滴所掌控的局面下,戴威被架空或出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外,之前经常有一些投资人出来代替ofo官方喊话,比如某投资人三番两次在媒体面前爆料ofo的损毁率高达三分之二、机械锁漏洞是为了营销宣传服务,在ofo难以面向公众解释的地方,投资人偏偏大肆宣传,这不是一次两次,而ofo官方也不置可否,是没法约束投资人吗?投资机构虽然是ofo的股东,但三番两次暴露ofo的核心资料或夸下海口是否是给ofo官方添乱?这更像是一种征兆,大家懂的!
模式之弊大爆发
ofo作为近两年共享单车领域的第二家独角兽,可谓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明星企业”:一方面,投资机构热捧让ofo成为一家“有钱”的创业公司;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种种缺陷带来的关注也让ofo成为一家“有名”的创业公司。
自从ofo走出校园后,运营模式弊端更是被放大了数十倍。
没有装备GPS,既导致了ofo单车无法在线管理,也产生不了任何的用户出行数据积累。投出去的ofo单车一大部分就处于失联状态,既是对公司固定资产的损失和流失,也导致了用户面临大量安全隐患的单车。
在技术上ofo由于使用的机械锁的模式,并且在技术上漏洞较大,不仅出现开锁乱码问题,还有扫码密码错误、显示单车不存在等情况,还过多存在运营安全问题,比如说通过破解的方式,仅用不到5分钟就可以猜出密码。
此前,因为机械锁带来的红包车漏洞让ofo每日至少亏损2500万,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用户订单暴涨,但由于红包车漏洞原因新增的ofo单车订单大都是虚假订单,真金白银的亏损带来的是好看却不真实的数字,只能算是空欢喜一场,“痛宰”了投资人一笔巨款。
进入3、4月后,ofo并没有如其他万物般复苏,而是麻烦缠身。
由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责任不明、押金退还等问题不断爆发,北上广深等多地都出台了相应的规定。3月21日,北京市又发布了《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指导意见》对共享单车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投放总量、主体责任、押金管理、运营规则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其中对ofo而言可致命的一项在于——卫星定位装置。 对于《指导意见》中的这一项规定,创立之初就配备GPS装置的摩拜积极回应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
如果摩拜的建议被采纳,这可能会对一直使用机械密码锁的ofo产生很大的影响。虽然ofo在1月中旬就正式发布了智能锁,并表示会逐步将旧车中的机械锁更换为新智能锁。但三个多月过去了,小黄车智能锁仍然如同大熊猫一般稀缺。
据凤凰科技报道,在随机采访中有用户表示,平常只有十分之一的几率能看到智能锁,但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说法,还有用户认为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几率,甚至从未看到过配备有智能锁的小黄车。
戴威在3月的一次采访中也承认:“智能锁目前量还比较小,成本还可以,要把机械锁全都换成这种锁的话,今年下半年有这个可能性。”由此,ofo肩上的压力仍然不小。再加上这次ofo内部贪腐、创始人被架空等事件,ofo公司员工必定人心惶惶,而与摩拜的这场持久战也很难说不会受到影响。
Ofo官方回应:对贪腐零容忍,社交平台带个人情绪
ofo也终于在媒体上正式回应,表示:“请大家相信,我们对贪腐零容忍,一旦查实绝不姑息,将公平、公正地处理所有贪腐事件。”
ofo方面指出,“反腐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内部工作的重中之重。ofo在2016年就成立了风控部,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这是行业内非常领先的风控意识。这个部门中,有来自公安、监察、律师等行业的多位精英,拥有多年的反贪、经侦、监察工作经验。”
对于这一系列流传在社交平台上的传言,ofo方面表示,某匿名社交平台上语焉不详、身份不详,带有明显个人情绪,缺乏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话语宣泄,既无法作为反贪腐工作的证据,亦不适合作为新闻源和新闻素材,在没有与当事方做任何核实的前提下直接引用。“ofo欢迎善意的监督和建议,更加张开怀抱欢迎实名举报。”
附:ofo回应全文:
我们已经注意到关于《ofo员工爆料内部大范围贪腐》的报道,下面我们做几点说明。
1、反腐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内部工作的重中之重。ofo在2016年,就成立了『风控部』,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这是行业内非常领先的风控意识。这个部门中,有来自公安、监察、律师等行业的多位精英,拥有多年的反贪、经侦、监察工作经验。
2、请大家相信,我们对贪腐零容忍,一旦查实绝不姑息,将公平、公正地处理所有贪腐事件。ofo认为,某匿名社交平台上语焉不详、身份不详,带有明显个人情绪,缺乏具体时间、地点、人物的话语宣泄,既无法作为反贪腐工作的证据,亦不适合作为新闻源和新闻素材,在没有与当事方做任何核实的前提下直接引用。
3、ofo欢迎善意的监督和建议,更加张开怀抱欢迎实名举报,举报渠道为fengkong@ofo.com,我们会为举报人的信息严格保密。
本文内容素材来源于硅谷网等,仅供参考。
|